叶辰小说>谁干掉了魏忠贤 > 第17章 回东光

第17章 回东光 (第2页)

这年头,不管怎么说,只要女人离开了夫家,贞洁问题就再也说不清楚了,已无转寰的余地。

事已至此,就算是打死杨惠娘,也无济于事了,杨举人只能选择了默认。

不过,杨清琳爱护姐姐的做法,倒是深得杨举人之心。

杨举人虽然嘴上没说,却在私下里对魏氏狠夸了杨清琳的本性良善。

实际上,杨举人的老家,位于河间府的东光县。

杨清琳必须回东光县乡下的杨家庄,才有可能拿到里长和四名乡亲,一起出具的保结书。

张霆的老家也是东光县,两个人早就约好了一起动身。

只不过,张霆的老家在东郊,杨清琳的老家在南郊罢了。

上次,杨清琳考取了生员之后,张霆领他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招待得很周全。

路上,错过宿头的时候,就会借宿于道旁的道观或是寺庙之中。

在大明朝,普通的庶民、商人,包括举人和秀才在内,都只能是自行解决路上的食宿问题。

朝廷的驿站,只接待有公文证明的官差,或是有吏部签之告身证明的官员们。

一般情况下,沿途各地官道附近的寺庙或是道观,成了普通人错过了宿头的主要借宿地。

有些寺庙的主持,为了大赚路人的黑心钱,甚至特意在寺庙的附近建一座尼姑庵。

这么一来,从吃饭住宿,一直到特殊需求,都获得了满足。

简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多赢典范!

参加科考,还有个前置条件。

为了防范冒籍参加考试的情弊,进入万历朝后,不管是岁考,还是科考,除了以往的“乡里举保”

和“有司保结”

外,增加了考生之间的相互结状。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两位廪生和五名同窗生员的互相保结,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杨清琳和张霆都是河间府学廪生,他们两个当然可以互相保结。

两位廪生具保,五位同窗的生员联保,这两项条件是兼容的。

现在,杨清琳就只缺,另外三名同窗生员的联保了。

到了东光县城后,杨清琳和张霆含笑拱手而别,各自回老家先办科考的手续。

自从,杨老爷考中了举人之后,他几乎就没回过东光县的杨家庄了。

因为,杨举人属于是大器晚成的类型,直到三十多岁才考中了秀才。

因杨举人读书不行,又不能下地干农活,以前,杨清琳的爷爷就不大喜欢他。

结果,杨家分家的时候,杨举人从杨清琳的爷爷手上,仅仅分到了十亩薄田而已。

要知道,杨清琳的伯父杨大,却分到了五十亩水田。

这且罢了,就连杨清琳的叔父杨三,也分到了三十亩水田。

虽说,杨家的三兄弟,都是亲生的儿子。但是,由于杨清琳亲爷爷的厚此薄彼,一碗水没有端平,让杨举人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闷气。

与其看着生气,杨举人索性不回杨家庄了。

杨清琳的亲爷爷杨四喜,由于长期下地务农的缘故,除了腰不好的老毛病之外,身子骨倒也十分硬朗。

年近七旬的杨四喜,还可以背着锄头下地种菜。

杨清琳回到杨家庄后,第一时间去拜见爷爷杨四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