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被出继的长女11 (第2页)

作者:爱吃草莓的小橙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要不是良心还在,林敬生真的想驾着牛车去拉粮食。

面对外面的混乱,村里也不是没有人蠢蠢欲动。都被林敬生压了下来。

“现在把粮食扔出去,以后等粮食不够吃了,谁给他们?”

“你们先看看,要是等他们没粮了,有人给他们送粮,到时候你们想扔,我绝不拦着。咱们才吃了几年饱饭?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林敬生苦口婆心,总算让一些人打了鸡血一样的心情冷静了下来。是啊,粮食就那么多,浪费一点就少一点。

现在大家也就将将能吃饱饭,据说有的地方还吃不饱,等粮食变得更少了以后,吃不饱饭的人只会更多。哪儿还有余粮呢?

过了一阵子,全国各地又开始放卫星,连亩产万斤这种话都出来了。据说有的地方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在上面派人来检查的时候,把好多地里的庄稼都拔出来,插到一块田里,让整块田看起来密密麻麻,特别不像样,任何一个懂点农业的人一看就会明白,这是瞎搞,糊弄鬼鬼都不信。

而且,就这一块田里有庄稼,别的田都空了,来检查的人会不知道吗?他们当然知道!

要是没有他们放水、配合,亩产万斤这种荒诞的事也上不了报纸。

林敬生本来还担心这种消息会给村民带来影响,再次造成民心浮动,结果竟然没有。

一问,才知道原因有二,一是大家都种过田,亩产万斤这事就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二是,不远处一个大队就放了亩产几千斤的卫星,真实情况什么样,大家心里全都门儿清。

反正他们这亩产两三百斤的落后生产队基本上都能吃饱饭,亩产几千斤那个队都饿着肚子呢。有的人都已经开始浮肿了。

58年底,各地开始推行大锅饭。大林生产队也找了间空屋做做样子,主要是提供开水,大家在里面喝水休息。这一年的粮食,基本上还是各家归各家了。村里只象征性的收了点放在仓库里。

大林生产队的大锅饭始终没做起来。只有上面来人检查的时候开一顿火,做做样子。

到了59年,全国范围的大锅饭都停了,没有粮食,大锅也煮不出饭来。大林生产队,连样子都不用做了。

58年,林敬生还顶着压力在村里大修水利,防洪抗旱一把抓。虽然大家对于突然多出来的工作量有点意见,但是毕竟长远来看,这是一件好事。

所以,哪怕心里骂骂咧咧,家家户户也都出工出力,把水库、水渠什么的都建好了。

后面的三年困难时期,老天爷一会涝一会旱,这些水利工程帮了大忙。大家又在心里为当年的骂骂咧咧道了歉。

对林敬生来说,这些都没有任何影响。不管骂他还是夸他,他都没听见。他又没有读心术。哪怕看出大家对他的态度有微妙的变化,他也没放在心上。

林老头自己感慨,这些年,他的内心越强大了。

59年,大林村开始实行工分制。粮食由村里按照工分统一分配。稻田里养的鱼也由村集体进行出售,卖回来的钱年底统一分。

因为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块不小的自留地,种菜种粮都可以,对于养畜禽,也没有做太严格的限制,养一两头猪,养几只鸡,都是可以的。关键还是看人勤快不勤快。

所以村里的日子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三年困难时期,算是过的最舒适的一个大队了。

58年,高考之后,林秋远赴京城读书,进入清大电机系。

林江的成绩比她稍差,进入了本省的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

他们双双考入大学,在整个镇上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作为镇上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还得到了镇上给的奖励,是那个年代有名的产品,搪瓷缸子搪瓷盆毛巾肥皂一整套。

去上学之前,她找到林敬生,要把小院还给大队。这个院子她有好几年都不会住了,要是还占着,估计在困难时期多少会有人说些什么,还不如不要了。

就算她回来过春节,也可以在二叔家里凑合几天。

林敬生将内外院之间的门彻底封死,将内院留给了林秋,又将原来封死的南门重新打开,让林秋以后从南门出入。

林秋同意了,光留一个内院,还不算太夸张。她把原来放在外院的东西都搬进内院屋子里收着,把菜和鸡都处理了,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