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第2页)

作者:米兰lady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庞荻点点头。尧、舜在位時地方上有四凶(驩兜、共工、檮杌、饕餮族)为害,人民饱受其苦。驩兜和共工结党、橫行乡里;檮杌個性凶暴;饕餮族经常打家劫舍,夺取人民粮食。

  舜下定決心,以"征诛"术逐出四凶,把他们流放到边远地方。

  王雱续道:"连尧、舜这样的圣君也是在以&#o39;征诛&#o39;之术除去&#o39;四凶&#o39;后,才实现了&#o39;先王之政&#o39;。乱世需有重典,历代有作为的明君贤臣欲清明政治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必先以&#o39;征诛&#o39;起步。秦孝公若非接受商鞅建议,借刑律肃清王公异论,怎能使变法顺利进行,最后使秦盛于六国?秦皇赢政,焚书坑儒虽受后人抨击,但当时确实一统舆论,利于集权天下。汉武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间用了多少残暴手段,但千百年后,有人说他错了吗?与之相较,今我们颁布之法令已是柔和多了。"

  庞荻摇头道:"孔孟之道重在仁政。今观你之所为,浑不似儒家作风,倒是受商鞅、韩非之影响更多些。如此压制民意一味专行,恐有朝一日反对之声如缺堤之水掀起巨浪,你与公公岂能全身而退?"

  "呵!

你道我们是为已私利才变法,整日思虑着日后能否全身而退的问题么?"王雱慨然道:"借助法令刑律是为了能保证可富国强兵的法顺利实施。但凡国家所用之法旧交替之时,必定有人不习惯,或是影响到少数人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这是不可避免的。如今内忧外患,时不我待,不变法难以解除弱国之根本弊病,所以必须以刑律加快平息反对之声。

  娘子知道我们现在每年要贡给辽、夏的岁币有多少么?"

  岁币之重,庞荻在家中时常听父亲提到,庞公每次提及都不禁连连叹息,自然记得很清楚:"真宗皇帝与辽圣宗澶渊之盟定下的岁币之数为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仁宗皇帝在位时,辽兴宗以求地为兵端,再与定盟,加岁币银绢各十万两匹。西夏主元昊既纳款,赐岁币银绢茶彩共二十五万五千。"

  王雱道:"这还只是每年要支出的,与辽夏长期作战的损失更为严重。现时养兵已达一百一十八万,军费耗资每年以数千万计。可将骄兵情,全无报国之心;习练松弛,形同乌合之众;遇大仗而丧师,遇小仗而后退,不仅收复燕云诸州缈无时日,而且北、西边境日遭辽、夏侵蚀,朝廷不得不忍气吞声继续以财物换取安宁。而且宫廷用度太奢,皇上对王公宗室及朝臣赏赐不节,所以越入不敷出,以熙宁元年为例,全国总收入仅一亿一千五百一十二万银两,而支出竟达一亿三千一百八十六万银两,短缺金额达一千五百七十二万银两之多。如此数目如何弥补?只能加重税收,所以人民生计日蹙,苦不堪言。另外,国家机构庞大,官吏人浮于事,四十年前,全国文武官员只有九千七百人,而今正式官员猛增至二万四千余人,而等待差遣空缺者,多达十万之众。故此要改变窘境必须变法度、易风俗。现今推行的法各有所利: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救济农村;方田均税法整理财政;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兼顾农村与财政;保甲、保马则可整饬军备,如何不好?哪里又不可行?"

  他越说越激动,双颊泛红,额上已透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庞荻取手绢亲手给他拭汗,柔声道:"我并非说变法不可行。记得父亲曾给我说过苏子瞻的一段话:&#o39;寒暑之极,至于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也。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使此二极者相寻而押至,则人之死久矣。&#o39;冬天之严寒与盛夏之酷热差异何其大也,但一年之中寒暑交替不知不觉就过了,人们很难感觉到其中变化就是因为气候是一天一天慢慢地变的。白昼与夜晚也是这样,天色渐渐地由暗转明,再由明转暗,中间过渡得好,人们有时间去适应,所以觉得一切都很自然。如今突然变法,涉及范围又广,就如酷暑骤然转为严寒一样,让人如何好轻易接受?莫如缓缓而行,才有良好的效果。"

  王雱颇不以为然:"依我看来,他不过也是个意志不坚、朝令夕改之徒。仁宗嘉祐六年,他曾在《御试制科策》中论道:&#o39;天以日运故健,日月以日行故明,水以日流故不竭,人之四肢以日动故无疾,器以日用故不蠹。天下者大器也,久置而不用,则委靡废放,日趋于弊而已矣。&#o39;此段&#o39;动而不息&#o39;之论,何等激越!

而你说这段&#o39;寒暑之极&#o39;之论,则实为反对&#o39;骤变&#o39;之说,近于因循苟且之习。"

  庞荻辩道:"当时朝廷旧臣因循苟且,不思变通,所以他出&#o39;动而不息&#o39;之论意欲&#o39;涤荡振刷&#o39;,破旧纳,故言辞激越。而今&#o39;寒暑之极&#o39;论,是觉贸然骤变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所以建议缓而行之,变法节奏应切合宇宙运行之天道罢了。"

  王雱闻言不禁笑道:"那苏子瞻究竟有何魅力,竟让你们这些女子一个个如同中毒一般听他信他?你可知连圣上也觉得他文人之气太重,清谈之风甚浓。晋代衣冠成古丘,清谈也可误国呀!

"

  庞荻还欲反驳,轿子却已达相府门口。王雱飞快地吻了她的脸颊一下,说:"与朝臣答辩总觉很不快,但与娘子交流却觉颇有味,只是今天到此为止,我要进去见父亲了。"

  庞荻无奈答应,与他相继进府。

  进府后,庞荻只觉眼前景象与出门时大异,家中院落显然是仔细打理过,十分整洁,花园与厅房中更是多了许多正在应季而开的鲜花,姹紫嫣红,一片生机。家中奴仆见了她均赶来施礼,纷纷道:"祝少夫人生辰快乐!

"

  庞荻知道今日是自己生日,但没想到嫁到婆家还有人记得,很是惊喜。转头看王雱,他含笑说:"为了让他们悄悄收拾,所以今日诓你出去逛了一天。快去房中换身衣,我让璇玑给你准备好了。然后到厅中来,叔叔妹妹都来为你庆贺呢。"

  "你怎知今日是我生辰?"庞荻问。

  王雱轻点她的俏鼻一下,道:"笨阿荻,难道我当初谴媒纳聘时会不问你生辰八字么?

  "

  回到房中果然看见桌上已备好一套衣,颜色粉而不妖,裁剪入时,拿来穿在身上只觉飘逸轻盈,异常合身,就似事先量体而制的一样。庞荻问贴身丫鬟绿袖是否公子问过她自己的尺寸,绿袖却摇头说不,璇玑在一旁淡淡地说:"公子如此珍视少夫人,自然观察入微,不须问也知道少夫人衣裳的尺寸。"

  待走进厅中,见早有许多人等在里面。除了丈夫与公婆外,王雱的两位叔叔王安国与王安礼都各自携了夫人坐在一旁。另外王雱的长妹王雩带了夫君吴安持归宁至家,王雱小妹雯儿年纪尚幼,此时也从闺房中出来,看见庞荻进来即笑盈盈地起身相迎。

  庞荻见丈夫如此慎重,竟把全家人都请到为她庆生日,略感不安,毕竟自己只是个甫嫁入王家的媳妇,年纪轻轻,过个生日这般兴师动众,惊动数位长辈,总觉不妥。而王雱却似丝毫未想到这层,见了庞荻立即笑逐颜开,起身过来拉她到自己身边坐下。

  王安石与夫人见此情景相视而笑,不禁想起他们婚时的情形,如今见儿子已成家立业,又与儿媳如此恩爱,大感快慰。他们一向溺爱儿子,虽觉得儿子此举不免有些孟浪,但乎真情真性,是可以原谅的。

  王雩的夫君吴安持是当朝学士吴充的儿子,此时也不过二十多岁,见庞荻眉眼盈盈,巧笑倩兮,身着纱衣宛如未雨海棠,一脉温柔地坐在王雱身边,顿时惊为天人,霎时理解了王雱为什么要兴师动众为她过生日,心中叹道:"若是我也娶到如此佳人,那无论怎样宠爱都是不过分的!

"于是起身向庞荻敬酒道:"祝嫂夫人芳华永驻,年年岁岁,均如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