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第2页)

”唐玄伊迅起身扶住廉均。

  廉均踉跄两步站好,十分愧疚地弯身,&1dquo;抱歉,大理。”

  唐玄伊摇头,亲自搀扶着廉均朝外走,直到亲自送走廉均,这才稍稍松口气。

  这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老管家了,于他来说,这份感情与父亲无异。

  &1dquo;应该多让廉叔休息休息&he11ip;&he11ip;有时间聘一个人帮助廉叔吧。”唐玄伊说罢,关门返回,突然踩在了什么东西上,应该是方才廉叔碰到官服时掉落的,于是弯腰捡起,原是今日沈念七交个他的那块红色和田玉。

  唐玄伊多了一点兴,于是回到案前,重看了下这块玉。

  其色深邃,红中透着贵气。

  他又将玉佩抬高,对向火光,先看看正面,上面只是色泽红润,并没其他。

  但当唐玄伊将玉佩反过来时,整个神经都被绷紧了,方才还闲逸的眼神,也在一瞬变得锐利起来。

  在那玉佩上很隐秘的地方,刻着一行极小的字迹。字迹并非中原文字,而是番邦文字。

  这块玉是番邦进贡之物,绝不会流于民间。

  一个普通的青楼女子,为何会拥有如此之物?

  唐玄伊捏着玉佩的指尖一点点在用力,他坐在原地,一动也没动。然而他的脑海里却在进行着犹如翻江倒海般的思索。那是一种毛骨悚然的异常感,在径流血液,一点点爬满全身。

  一个难以相信的结论正在侵蚀着他的思绪。

  如果,如果这块玉佩所呈现给他的疑虑是真的,那么&he11ip;&he11ip;

  不对,全都不对!

道林必然还在隐瞒什么足以颠覆前面所有结论的事情!

  唐玄伊突然握住玉佩,抻过衣袍决绝朝着外面走去!

  恰好途中遇到正在院中纳凉的沈念七,她见唐玄伊神色匆匆往外走,便追了两步,问:&1dquo;唐卿,这么晚你要去哪儿?”

  唐玄伊跨上骏马,落下三字:&1dquo;大理寺!

  这是沈念七第一次见到唐玄伊如此焦急,觉得事情绝不简单,于是索性自己跨上了唐玄伊的马。

  &1dquo;把我带上,兴许有用。”

  唐玄伊点了下头,一声力喝后策马出院。

  不久后,烈马在大理寺正门口踏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