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翰林评论 (第2页)

作者:河蟹道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栏场内兵仗局跟军器局的人还在调试辛苦搬过来的火炮。

徐光启仿制红夷大炮体型巨大,长约三米左右,重三千多斤,过于笨重,极难搬运。

昨日徐光启等人不得不临时给火炮做了个木车,把火炮架在木车上用红布包裹,再加上兵仗局的的人配合才给搬了进来。

在火炮的旁边还有一些兵士在摆弄着一些火器,一个三只枪管的火枪,几个单杆火铳,还有一个小车上面放着一个小型火炮等等,有一二十件,估计都是当前明军常用的火器。

陈良弼、汪伯雨、徐光启等人早已在此等候了,看到朱由校龙撵到了后,连忙跪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今日朕过来就是想见见这红夷大炮和火器的威力,长长见识,也难为你们陪朕了,跟朕进去先看看。”

朱由校看了看陈良弼,他看起来一脸严肃。

“泰宁侯,朕今日过来你就是想让你一同陪朕看看,徐光启虽然仿制有功,但红夷大炮引进却有你一份功劳你。”

陈良弼本不想来这,当知道在宫城内试射时,他就知道这事没有那么简单,到时候少不了被弹劾。但相比较弹劾,他更担心的事皇帝的安全。

“陛下,臣等本为国效命,不敢居功,只是这火器试射危险极大,陛下千金之躯,万一有个闪失,那可如何是好。”

朱由校早就知道会来这一套,但事已至此,必须得看。

“朕知道了,有你们这些护着,朕还有什么怕的。”

陈良弼还欲进言,但被朱由校摆手拒绝,随即就看到皇帝向徐光启等人问道:

“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朱由校也有此想法,商税、榷关、设海关阻力极大,只有自己怕很难推行,因此在他心里东林中孙承宗这些人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拉拢对象。

既知孙承宗意见如此,他也说了今日改革邸报一事,就嘱咐孙承宗、丁绍轼跟翰林院的人就今天的设海关、征商税、茶税等提议,每人选一个提议写一篇策论。

他还特别注明,策论内容一定要围绕制度的历史沿革,对朝廷的有利之处等等下手,尽快写完,交由通政司用于邸报外册行之用。

·······

第二天一大早,可能是皇帝亲自嘱咐的,亦或者此事确对国有利。袁可立办事效率极高,早上就把邸报外册送了过来,让自己御览。

朱由校简单看了下,虽然是连夜编排,但排版却较为精美,并把昨日一些重要的建言简略刊登上去,每个建言后面还附有一篇翰林评论,简单易读。

“可以,先按这么办,分到各个衙门,允许民间购买与摘抄。”

邸报的事情告一段落,今天就是要在里草栏场试射红夷大炮跟其他火器了。

他为此事还特意告假,说自己是身体不适,上不了日讲。

用过午膳,他便带人赶赴里草栏场。

栏场内兵仗局跟军器局的人还在调试辛苦搬过来的火炮。

徐光启仿制红夷大炮体型巨大,长约三米左右,重三千多斤,过于笨重,极难搬运。

昨日徐光启等人不得不临时给火炮做了个木车,把火炮架在木车上用红布包裹,再加上兵仗局的的人配合才给搬了进来。

在火炮的旁边还有一些兵士在摆弄着一些火器,一个三只枪管的火枪,几个单杆火铳,还有一个小车上面放着一个小型火炮等等,有一二十件,估计都是当前明军常用的火器。

陈良弼、汪伯雨、徐光启等人早已在此等候了,看到朱由校龙撵到了后,连忙跪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今日朕过来就是想见见这红夷大炮和火器的威力,长长见识,也难为你们陪朕了,跟朕进去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