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袁宝璟案真相转 > 第一百八十七章 争先出战

第一百八十七章 争先出战 (第1页)

作者:小的莹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辽东很富有,富有到令这些黄巾军根本难以想象。

上到各级校尉,下到普通士卒,对于日常吃穿用度,可能除了比在雒阳的那些军士差一些外,应该是大汉独一份。

在这种情况的铺垫下,整个辽东对于袁绍的统治,实际上都是怀着一种感恩的情绪来对待。

没有袁绍这位度辽将军,偌大的一个辽东,乃至幽州北境,人烟渺茫,流民居无定所。

所以说,当内地的黄巾军开始打算侵犯辽东之地时,那些在辽西已然得到信息的士卒以最快的度告诉了袁绍。

于是。

在辽东的都尉府中,就形成了一个有些诡异的画面。

黄忠拍着胸脯振振有词,身旁紧紧挨着文丑韩当,身为弩骑营的校尉,三人其实更多的时候乃是平级相称,但碍于黄忠的本事已然越了他二人,故而在正式场合时,都以黄忠为,他二人为副。

颜良则是义愤填膺的望着昔日的结拜兄弟,此时却完全的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他有些难过,难道是自己有哪方面做的不好吗?

这十几年来文丑韩当等人跟着黄忠也没少捞军功。

辽东之地的各级士卒都对那弩骑营的待遇丰厚感到甚是羡慕,其一进一出,无数的军功唾手可得,哪里像他们,只能勤恳皇荒地,屯田戍边,借此才能勉强捞上一点军功。

若非颜良起步的早,靠着一马当先,勇冠三军的武力早早的当上了营司马,或许此时官职品阶都不如黄忠等人。

他有些无奈,这几个人明显不是善茬,面对着这来之不易的军功名望,颜良实在是不想放弃,身边的徐荣也摆出一副绝不退让的姿态。

徐荣,辽东人士,在袁绍这些年展阶段,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名士以及勇武之人。

徐荣就是其中之一,昔日依附于董卓麾下,地位比起嫡系的李傕郭汜几人都要高出一个级别,与牛辅大致相同,但牛辅乃是董卓女婿,徐荣却是凭借着自己的硬实力做到这般地位。

其训练骑兵的能力举世罕见,自身又勇武兼备,绕是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热血沸腾的曹操,在面对徐荣时,都被杀的落荒而逃,打败而归。

袁绍一早就打算将其纳入麾下,与颜良一同掌管鲜卑骑兵,奈何那时的他虽然名声远播,但对于辽东当地人的眼中,终究是个外来客,不能久存。

现在好了,出任度辽将军的袁绍资历也有,声望也足够出色,待人处事也少有令人不满之处。

这样的人不去依附,哪要去依附谁呢?

就连公孙度,这名一直打定注意跟随在袁绍身边的玄菟郡太守,此时都是一脸恭敬的站在一旁,轻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他愿意尽起玄菟军士,以度辽将军的名义出战黄巾,定然取胜,如不胜,当取头颅!

他能有这样的底气,也全赖袁绍对于玄菟郡的展也丝毫没有拉下,对于这个接近高句丽扶余等国的郡县,几乎是达到了同辽东一样的待遇。

以至于,玄菟郡的士卒都只认度辽将军袁绍的统领,对于太守的号令则往往都会在袁绍的决定后才会遵从。

对于这一点,公孙度没有丝毫埋怨,他甚至巴不得将这两万士卒尽皆都交给袁绍管理。

最好是能再训练出两万的弩骑营精锐出来。

当然,以如今辽东的底蕴,加上玄菟郡的军士,已然达到了惊人的七万人,这个数量是极其可怕的。

而这一切,都是远在雒阳的皇帝,乃至宦官中常侍都不曾知晓的事,他们一直以为这些远赴塞外的精锐尽皆是大汉的兵锋,全然不知袁绍为了达到今天这个境地,付出了多少。

袁绍有些头疼。

黄巾军的及早出现,其实是让他有些猝不及防的。

或者说是这么早就来到了辽东之地。

他很想让这群黄巾军再南下多展一个阶段,待力量雄厚之后再来与袁绍生碰撞。

黄巾军说白了,也就是一群聚拢在一起,为了推翻汉王朝统治的底层黎庶,其装备残破不堪,就连拥有甲胄的人都少得可怜,手中武器也尽皆是些田间地头的锄头器具,这样的部众对于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场战斗的辽东军而言,就是来送上军功经验包的。

黄巾军的数量越多,他所能吸纳的流民也就会越多。

有张角在前面打头阵,整个黄巾军吸收黎庶流民的度远想象,这是身为太平教的一大核心特色。

凡是信奉的皆可成为太平信徒,由此引的教众浪潮自然会蜂拥而至。

昔日曹操能够尽揽数十万之众,这些黄巾可谓是功不可没,其中尽添精锐充作军伍,余者尽皆配戍边屯田。

现在的曹操应该正在踏上平叛颍川一带的黄巾军,与那皇甫嵩一道,想来不日就会有捷报传来。

乃是汉军节节败退后的次胜利,而这也是曹操得以尽收名声的缘故。

当然,其中绝大部分的功劳都在皇甫嵩身上,曹操相当于只是来打个秋风,顺手就收割了一波名声。

袁绍望着眼前的几人,脸上一个个的都是凸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来,他有些无奈的感慨。

自己似乎是养出来了一些怪物级别的家伙。

若是让他们尽皆出击,这群黄巾能够坚持的了三天吗?

袁绍不敢相信,其麾下的士卒尽皆都是精锐,若全军出动,清剿这些黄巾军,根本不用耗费什么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