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大明不求生 > 第七十二章 引起争议

第七十二章 引起争议 (第2页)

作者:拉拉袖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样有趣的对话,引起了朱见深的兴趣,感觉特别新鲜,以往全是圣人之言,可是明显章子俊的筵讲歪楼了。

许多大臣正在交头接耳,也有许多大臣在深思之,更多的人在看热闹,还有些许大臣偷偷地在嗤笑。

而章子俊似乎正说到了骚痒处,又说了一番惊人之语道:“为何要出兵收回我朝的河套地区?大家以为是为了祖宗的疆土不能丢,其实不然,河套地区是一个宝藏,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谁拥有了它,国将不灭,大明永固。”

什么?这小子越说越不像话了,有宝藏,什么宝藏?殿中窃窃私语声起,有银矿、金矿吗?没听说过啊。

章子俊无奈,只能静等,等大家能静下来自己接着说。

过了许久,朱见深开口说道:“章爱卿,如你所言,朕深知,可朝廷兵将疲于奔命,鞑靼来去如风,凶狠异常,该如何应对。”

章子俊回礼道:“陛下,开科技,改兵制。”

朱见深又道:“科技是什么?兵制怎么改?”

章子俊回道:“今京师军士不下三十余万,或占役于私家,或借工于公府,各有所用,能操练的都是一些老弱之兵,而且马匹瘦弱,兵器不利,以之御敌,安能不败?”

这话一出口,监察御史魏瀚等上言说道:“陛下,正如章侍读所言极是。”

章子俊一笑心想,小样,不就是正好看到你给内阁的奏章,说的不痛不痒,如今我就挑重点说了而已。

章子俊张口就道:“陛下,京城何用三十万军,只要新式火枪火炮研制出来,一万兵员足矣。”

兵部尚书王复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大喊一声道:“小儿,不许胡语。”

章子俊也不恼,对着王复行一礼道:“下官真的不是胡语。”

王复一瞪眼道:“就是胡语。”

章子俊又是回礼说道:“真不是胡语”

王复一跺脚道:“你胡语。”

就这样两个人很滑稽地你一句,我一句。

此筵讲本是李贤主持,章子俊的收复河套也是经李贤同意的,因为李贤的想法也想要上疏奏请征讨河套鞑靼,才让章子俊在筵讲时先透个风,现在的话题显然歪楼了,歪的很厉害。

开讲前,先确定知经筵事、同知经筵事、经筵讲官、侍经筵官等具体人员,而后礼部择吉日在文华殿设御座、御案,讲案,三者位置关系十分固定,一般御案在御座东部偏南,讲案在御案南偏东。

开讲之日,司礼监太监将书籍、讲章提前摆放好,这个摆放也极为讲究,一般而言四书在东、经史在西,讲章按例誊写两份,御案,讲案各放一份。皇帝落座以后,知经筵事要带领所有人行“五拜三叩头”

之礼,然后“以次上殿,东西序立”

。等到所有人都落座后,服侍人员再将御案抬到御座前,将讲案抬到御案正前方。紧接着,鸿胪寺官员大喊一声“进讲”

,经筵正式开始。

参加经筵的人员,除了要“听课”

的皇上之外,参加经筵大体还有七类人。

分别是:知经筵事,总领经筵一切事务,基本由内阁辅来担任。

同知经筵事,协助知经筵事处理相关事务,一般23人,多由内阁大学生或各部尚书、侍郎担任。

经筵讲官,负责向皇帝讲解经史子集,一般由兼任翰林院编撰以上职衔的各部高级官员、国子监祭酒担任。

侍经筵官,皇帝特许参加经筵的官员,不负责任经筵之事,只是旁听。

展书官,负责为皇帝展掩书籍,一般由翰林院编修担任。书写讲章官,负责誊写经筵讲章,一般由编修或中书舍人担任。经筵执事官,这是一个统筹,具体包括四类人,分别是鸿胪寺堂上官1人,负责鸣赞;锦衣卫堂上官1人,负责警卫;侍仪御史2人,负责礼仪;给事中2人,负责监督官员礼仪。

展书官随即出来为皇帝展开四书,讲书官出列并在鸿胪寺官员“鸣赞”

中向皇帝行跪拜礼,礼仪结束后开始讲授提前准备好的讲章。一个内容讲授完毕,展书官会过来帮皇帝把书收起来,然后再展开另外一份书及讲章,换个讲官继续讲,直到讲解结束。

这种很正式的经筵很是麻烦,除了经筵制度之外,明朝还有另外两种进讲形式,分别是“日讲”

和“午讲”

,前者属于省去各种繁琐礼仪的经筵制度,也有“小经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