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第2页)

作者:米兰lady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庞公的态度则大不一样。虽然现下皇帝一味信任王安石,王之势比诸葛亮之于刘备、魏征之于李世民还盛,但庞公沉浮宦海几十年,通晓世情,阅人甚准,看出王安石虽有崇高理想,但为人过于执拗,刚愎自用,重立法,轻人事,若为贪官污吏所乘,变法必不会顺利,当前盛况不过是一时现象,不能长久。再有,其子王雱固然有才气学识,非一般庸碌士人可比,但锋芒太甚,狂傲非常,最重要是自小身体羸弱,恐非久长之器,若将女儿交付与他实在难以放心。

  正想婉言谢绝这次求婚,不料陡生出一桩意外之事。

  王家的媒人还未走,忽有宫中太监前来庞府传旨,说高太后请小姐进宫赏花。

  庞府上下均感诧异,但既然是太后宣召,庞荻也不及细想,慎重装扮了一番便乘轿进宫。

  进了太后寝宫,只见已有数名名门仕女聚于其中。庞荻走到太后面前盈盈下拜,依礼请安。

  高太后很是随和,亲自弯腰携其手命她平身,然后微笑着仔细打量,赞道:&1dquo;早闻庞学士女公子姿容绝代,今日一见方信是真。”

  庞荻悄悄抬目看了太后一眼,顿觉她与自己先前想象中完全不同。本来还以为太后是个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不想她年轻许多,秀丽高雅,服饰也十分淡雅,看上去竟似不过三十余岁。这位太后与先帝英宗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十几岁便嫁与那时还是皇子的英宗为妃,虽一连生了一个女儿四个儿子,但养尊处优,保养得当,因此相貌始终异常年轻。

  不过庞荻倒不是羡慕她养生有方,心中只是想:&1dquo;怎么她还如此年轻就没了丈夫?”

  高太后带几位小姐去御花园赏初开梅花,先与小姐们闲话几句家常之事,便开始有意出题考问她们学识。庞荻才思敏捷,每每太后话音未落就已说出答案,到了后来,几乎只听到她两人问答,其余女子根本插不上话了,太后对她的态度也越和蔼。

  赏花过半,太后忽然对身边一宫女说:&1dquo;今日梅花开得如此繁盛,去请岐王过来同赏。

  ”

  宫女应声而去。须臾便归,回话道:&1dquo;岐王殿下说今日还要准备呈给皇上的奏折,大概是来不了了。”

  太后摇头,叹道:&1dquo;这孩子怎会如此之痴!

”随后便赐给众女一些服饰,令太监送她们各自回家。

  庞荻回家后将宫中情形告诉父亲。庞公沉吟片刻后道:&1dquo;是了!

太后是想为岐王选继妃。”

  岐王与神宗一样为英宗皇后高氏嫡出。高太后共生四子,长子便是当今皇帝赵顼,第三子颜很小时就夭折了,幼子为乐安郡王頵,岐王是其次子。岐王王妃也是个知书达礼的名门才女,但今年薨逝了,岐王不胜悲痛,一直郁郁寡欢,所以高太后想再在名门淑女中选一有才者给他做继妃。

  从现今情况看来,太后显然十分钟意庞荻。但庞公绝非一般攀权附贵之徒,没被突如其来的荣耀冲昏头,而是反复权衡其中利弊,觉得侯门一入深似海,女儿若日后不得岐王欢心处境必定十分凄凉,而且岐王与神宗同为嫡出,是英宗次子,从血缘关系上来看,除了皇帝外离皇权最近的就是他,这代表着无上的尊荣,但同时也会是致命的危险。当下皇帝一心变法,不顾朝臣反对,若压迫之下有臣子起逆心,很可能怂恿岐王谋逆,因岐王不但年轻有为,文采武功在诸皇弟中最为出众,而且反对变法态度坚决。倘若真如这样,不免引起一场血腥杀戮,史上例子不胜枚举,届时危及的就不仅仅是女儿了。

  于是庞公当机立断,在高太后还未开口正式提选妃之事前答应了王家的求婚。

  来年暮春,庞荻着霞帔、上花轿,嫁入王家,成了才子王雱的妇。

  花烛之夜,庞荻幽幽地坐着,透过纱织盖头凝视桌上龙凤双烛上跳跃曼舞着的火焰,心也如那两朵花火一般,忐忑难安,随着映在墙上的光影跳得紊乱。

  果真就这样嫁了那个宰相公子。

  初听父亲接受聘礼之时不免讶异,略有些不悦,那人虽然雅逸脱俗,却是如此疏狂,自己从小心高气傲,但两次与他交手都未争得上风,殊为可恨。不过再一细想,也罢,他才思出众,与他生活想必总有些情,倒是比日后稀里糊涂地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好。就如那日毡帽若非他拾得,真落入一贩夫走卒之手,那该是多么可怕。偏偏是他拾了此帽,可见与他毕竟算是有缘&he11ip;&he11ip;

  &1dquo;啪”地一声,红烛绽出一朵烛花,与此同时,有人推门进来。

  她的相公,她的郎君。陌生的词,陌生的人。

  她紧紧绞着手中的丝巾,只觉自己心里的那道门也忽地关上,以此来做她与那仍算是陌生人的郎君的最后屏障。

  那人轻轻挑开她头上的盖头,她惊惶地抬头,四目相视,她从她那浅笑吟吟的郎君眼中现了她今日的美丽。

  合卺,交杯。然后喜娘与丫鬟退去,房中只剩他们二人。

  王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对她道:&1dquo;今夜月色正好,莫辜负了如此良辰美景&he11ip;&he11ip;”

  庞荻一凛,不禁又开始紧张,暗想:&1dquo;他意欲何为?”

  &1dquo;不如我为娘子吹奏一曲如何?”只见王雱拿出一支通体翠绿的玉箫,也不等她回答便独自吹奏了起来。

  &1dquo;原来只是如此。”庞荻暗暗舒了口气。

  他吹的是一曲《凤凰台上忆吹箫》,悠扬婉转,其音清朗绕梁。庞荻细赏乐声,渐入佳境,几乎忘了身处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