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三国之有关李氏的 > 第97章 改革成风

第97章 改革成风 (第2页)

作者:寂灭魔法师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烨任命张飞为第五军主将,徐晃为第五军副将,招募新兵,补齐第五军的编制。

对于虞恭的安排,李烨则是让他暂时在邺城协助沮授处理魏郡事务,并且了解改革措施。

李烨在改革中,针对土地所有权方面,自然是承认土地的私有,且私田允许买卖。

这是现阶段社会的主流思想没法打破,否则天下世家都会反李烨。

但是李烨对私田的定义是原本冀州田册上记载的的田地,而后来被开垦的新田则是属于官田,耕种者有使用权,而无交易权。

耕种方面自然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给流民和佃农分了地后,他们与给那些大地主的关系,由附庸变为了雇佣。

世家和地主自己不耕种的话,就去雇佣农民帮他们耕种,只需要提供些许费用即可。

费用问题由雇主和被雇佣者商议,谈拢后,在官府公证下,签订契约,再由官府监督履行,不得私下执行。

农民在忙完自己分到的田后,自然也乐意去赚取一些外快。

毕竟在只能勉强吃饱的情况下,他们去想的只会是怎么吃的好一些,或者年有结余,为家里人,添置新衣服。

万一出现赖账等行为,可以告官,甚至层层告官,先不说每月的郡对县以及州对郡的督查,一旦事情闹大,满宠也会去找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好好交流”

乱世当用重典!

这些日子了,邺城的大牢可是又扩建了一次,满宠对刑罚确实严苛,按照李烨、沮授、田丰、满宠、审配,五人编纂的《新法》坚定的执行。

由沮授整合成册,汇聚李烨和一众内政人才编纂的《改革总册》与《新法》,就是李烨稳定所辖地区的重要支持。

从董卓大封诸侯后,各地太守、刺史、州牧,到任之后,也有改革当地的内政,或多或少的借鉴了《改革总册》与《新法》。

他们心里大多明白,如今朝廷的政令,弊端太多了,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改革。

不过各地改革的效果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烨也没有隐藏《改革总册》与《新法》的想法,这两本书邺城就有卖,不贵,流通的也比较广。

还是那个目的,改革是异端,大家都是异端,那就不是异端了。

改革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些既得利益者全部反扑一个势力,是非常麻烦的,但是大家都改革,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斗争力量也会分散。

至于改革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重要的还是执行者的能力和决心。

对改革最推崇的,当属目前在东郡担任太守的曹操了。

曹操被董卓外放为东郡太守,在看到东郡的百姓生活状况后,同样决定改革,他改革学习的对象就是李烨在冀州推行的方案。

曹操这些年为官,积累的名望也是不错的,在东郡立业以来。

家族兄弟: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都是散尽家财,招募部曲,前来投奔曹操。

也有听到曹操名号,慕名而来的,比如:于禁、李典、李通,他们三人也都是带了几百甚至上千部曲而来,可不是孤身一人。

文臣方面,程昱、赵俨、毛玠、任峻、枣祗,先后加入了曹操麾下,协助曹操在东郡展开改革。

并且曹操还听从任峻和枣祗的建议,在东郡广昭流民,进行屯田。

任峻和枣祗也被曹操任命为屯田令,总督屯田事宜。

在律法方面则是由毛玠负责,此人传言为人廉洁,曹操也选择相信他。

在军队方面,曹操集结家族部曲、流民青壮,以及在东郡当地招募的兵马,集结了四万新兵。

其中骑兵五千,交给了曹纯统领。

其余的步兵则是由曹仁和夏侯渊为主,众将领分管。

后勤大事以及对改革事项的监督,则是由夏侯惇负责。

李烨在冀州已经打下来模版,他们只是模仿的改动,难度会小,但阻力可不见得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