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收获满满 (第2页)

作者:闹钟不要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一方面,家里穷,个人孝义。

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和大义。

最终,私心压到公心,越来越多的公家东西流出在外。

你一铲,我一锄,甚至有的人干脆就是大挖机。

国企就这样被大家挖塌了。

于是各种恶性循环。

计划经济的市场进一步被破坏。

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越差。

更多的底层人为了活路,不得不变成蛀虫。

不是蛀虫的老实人,可以参考电影《天狗》的男主角。

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个人的力量是挽救不了,这是大势所趋。

只有最后毁灭,重新来过。

随着时间的展,再次经历这个循环的阶段。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会反复重演。

横坑村。

杨杰高喊着:“鸡毛、鸭毛换糖恰嘞!”

骆玉珠:???

“大哥,你又换词了,这是东阳腔吧。”

“嘘!

没人规定,咱不能用他们的话语啊。这叫扯虎皮,谋大事。”

陈江河当即领悟了。

他们属于小帮小派,这会借用一下东阳帮的腔调,可以装腔作势。

等将来自己走熟了,路线稳妥了,这就可以打出自己的口号。

“换糖咯!

换糖咯!”

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他们日常也会收集一部分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和货郎换糖吃。

陈江河则总是笑眯眯的对着孩子们放各种碎末边角的糖。

这让骆玉珠焦心不已。

这糖她都舍不得吃,碎末可以回收重新熬煮定型的。

很快,货摊上收集了一大堆的东西。

破损的胶鞋,烂铁皮,牙膏皮,鸡鸭骨头(有些地方不懂得利用),甲鱼壳,乌龟壳。。。

鸡毛鸭毛什么的他们要,连绒毛也要。

这个还是从杨杰身上的羽绒得到的经验。

鸭毛和鹅毛的腹部下面的绒毛,居然可以保暖。

这东西要是清洗干净后,价值等于棉花的价值。

搞不好价格更高。

村民也得到了自己的需要。

针头线脑,纽扣,皮筋,绳索,小镜子,刮胡片。

孩子们拿到了自己的玩具或者工具,鱼钩,鱼线,糖,皮球,弹珠。

因为这里很多是工业产品,需要工业票。

而农村最多有粮票,油票什么的。

越偏远山区,东西越缺少。

其实这也就是原始商业交易的雏形。

而敲糖帮一类人,是掌握信息较多的一群人。

其实还有格局更高的,只不过那些人都是社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