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大明求生记名剑山庄 > 第十三章 诗会百态一

第十三章 诗会百态一 (第2页)

作者:拉拉袖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唉呀呀,还是慢了一步,只能只顾往驴车去,一边挥手示意,表示听到了。

这边曹衡若有所思地望着远去的马车,一边龚廷晖问道:“刚这位章子俊是什么人?观曹兄好像此人大有来头。”

龚兄,此人没什么来头却是刘兄之小友,说是日后必有一番前程,义馆就需要这样的后秀作为,听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吗?

曹兄是说,这《念奴娇是章子俊手笔?……。

古代文人间的交往大多从诗词开始,由此应生了许许多多的诗会,由当朝大学士开办的诗会,到民间自最后到各地书院各办,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诗会的规模也是千差万别,有三人成会得,也有几十人成会,最多的可达上百人、几千人。

不是人数越多,举办的越大就能出名,反而规模较小的,只要有真材实料的诗会名气更大,比如西晋的石崇,擅长诗文,又是大富豪,他在洛阳郊外、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建造了豪华的“金谷园”

,方便文人诗友聚会赛诗。宴席上,石崇与宾客常常当筵赋诗,创作出了不少佳篇,统称“金谷诗”

。石崇的金谷宴席往往只有几十人参与,其斗诗规则被称为“金谷酒数”

。这种饮酒、赋诗的玩法,在诗词高度繁荣的唐朝更是大行其道。诗人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称:“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金谷酒数”

是中原北方文人的明,而在当时的南方则流行临水设筵,以“曲水流觞”

的方式作诗、斗诗。从上游流来的觞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饮酒赋诗,他人唱诗应和。

东晋时有一场著名的“诗词大会”

在山阴举行的“兰亭之会”

。参加这场诗会的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军政高官谢安、孙绰等41人。会上每个人都要吟诗作赋,最后由王羲之为诗集书写序文,此即有名的《兰亭集序。

北宋时最著名的一场“诗词大会”

是在驸马都尉王诜的私家花园西园里举行的,史称“西园雅集”

,举行时间在宋神宗元丰初年。王诜邀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16位文化名人、作词高手、绘画大师等,作诗填词,谈经论道。宋代的这次“西园之会”

与东晋的“兰亭之会”

一道,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两段佳话。

直到往后文人举办诗会,热衷诗会,最大的乐趣就是一个字,玩。二个字,好玩。既能玩又能出风头,说不定还能俘获芳心,何乐而不为呢。到了明朝后期,所有文人雅士都有“相好”

的红颜知己,已把玩乐提高到了极致,那就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东西了,扬州十美,秦淮八艳全出来了。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

而此时的诗会只是纯萃的与诗词为介,广结同道,壮大实力,相互提携,有影响的当属背后是某位朝廷大佬支持,比如这一次刘升义馆举办的诗会,背后就是当朝东阁大学士高谷,这也是古代文人对诗会热衷所致。

醉仙楼是目前京城最高档的食肆,分为底下大堂,楼上雅座包间,肉末烧饼、独面筋只是醉仙楼的小吃,只能在大堂就食,自来京城章子俊还是第一次到这样的地方,一家人围一桌很是开心,周围桌面,还有许多家长带着刚考完府试的童生也在吃喝,也有外县考生围一桌,很是热闹。

能在考试完后第一时间在醉仙楼吃喝的,估计考的不错,信心满满,自觉能过的考生,这不在靠窗口的这一桌是来自霸州的考生,一考生自觉自己的答题很精妙,正在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不想同桌道:“吴兄,阴阴夏木啭黄鹂,百啭,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百啭流鹰绕建章。”

双襟《法苑珠林:“衲謱别双襟同缺。”

风翦翦。韩径诗:“侧侧轻寒翦翦风。”

如果不是读书人,这帮书生不知在说什么?其实是避讳与抬头“避讳”

很简单,历代皇帝和孔孟的名字,全不能写出。

“抬头”

和我们日常书札的抬头不同。日常书札对于平辈只用“平抬”

,即空一个字;对尊长用“高抬”

,也只是另起一行,叫做“抬一头”

;如高出一个字的位置,叫做“抬两头”

。试帖诗遇到与皇帝有关的字时要抬两头,如果直接称谓皇帝便要再抬一头。

经此一问一答,刚才得意考生抱头痛哭道:“唉呀,某又落榜了,学生,学生少一“抬头”

哇!”

那哭声,直冲云霄,悲切切,把嗡嗡作响的就食大堂,弄的大家一阵莫名。

这可以说是技术性犯错,章子俊一边吃着肉饼,一边用这个现成生动的范列,临场就给二宝、子雅、子哲上起了课。

比如:此间非捷径,衢路,九霄通。

《山中宰相末二句客舫径年别,仙查此日横;丹宸欣可接,禁树暖云生。《枫落吴江冷末四句笥腹痂同嗜,诗肠痼岂容;圣衷精鉴在,多土尽陶镕。《胸中左癖末四句

其中,“丹宸”

或“枫宸”

、“圣衷”

都是直接指皇帝,所以比只涉及皇帝居处的“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