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失业后我继承了十万大山格格党 > 131 第 131 章 再不振兴乡村可就没

131 第 131 章 再不振兴乡村可就没 (第1页)

今年,三石桥村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先是跟着章启慧种紫苏、种薄荷,光是秋季这一茬,村里种的少的,挣了一两万,种的多的,光是卖鲜叶,就赚了五、六万块钱!

村长谢东望家种的是最多的。别的村民怕亏本,第一年只用自己家闲置的土地,种了一两亩地试试水,但谢东望胆子大,再加上他是村长,知道村里哪些人家的土地是抛荒闲置的,打了几个电话,就找人家把老家抛荒的土地租了过来。

租金也便宜得令人发指。

水田三百块钱一年,旱地才一百块钱!

谢东望一口气租了三十多亩地,再加上他自己家的四亩地,去掉成本,秋季这一茬鲜叶,净利润就到手九万多块钱。

这还不算完呢,紫苏跟薄荷的鲜叶摘完之后,紫苏跟薄荷整根砍下来,晒干之后,还能再卖一笔钱。

薄荷根上面盖一层稻草或者稻谷壳,等明年薄荷宿根发芽分支了,第二年就不用再单独买种子了,下面宿根长出来的新苗,不但够他们家自己用,听姚技术员说,多余的种苗,还能卖给其他种植户呢。

谢东望之所以大手笔租这么多地,也是想顺便在种苗上再赚一笔。

他找章家村的种植户们打听过,基本上,去年种过紫苏的,今年都没再买种子。

这玩意儿繁殖的太快的,成熟的紫苏,在收割的时候,种子到处乱崩,种过紫苏的那块地,只需要在收割完之后,浅浅地耕一遍,撒上发酵过的农家肥,就这么放着,第二年就能长出来很多紫苏幼苗。

都是上一年迸出来的种子自己发芽的。

这就是为什么谢东望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从章家村买种子的原因了。

章家村用的种子,跟外面的不太一样。

听说是姚嘉年通过特殊关系,从农大的科研团队手里拿来的种子,跟市面上那些不能留种的种子不一样,姚嘉年弄来的种子,是可以留种的。

不过这件事情外人都不知道,合作社一直瞒着,对外都说种子是花钱买的。

这话倒也没错,他们确实给了姚嘉年一笔钱,让他去买种子,但这个钱,却不是买种子的货款,而是被姚嘉年以合作社的名义,捐给了这个种子研发团队。

这笔钱里,还有九姑婆私人赞助的三十万元。

从小吃大米饭长大,章启慧一直都知道,这个拥有十四亿人的人口大国,之所以能让老百姓都吃饱饭,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这些默默奋战在“种子战争”

前线的科研人员。

以农耕传世的华夏文明,不应该只有一个袁爷爷。

瓜果粮食蔬菜的种子研发,关系到的是一整个国家的饭碗,以前是没办法,章启慧自己也是个穷酸,现在有条件了,章启慧决定,以后每年都要从收入里面拿出一部分来,去资助那些真正在做粮食蔬菜良种研究的科研团队。

至于是不是真正做科研的团队?这个倒不用她去甄别,不是还有个姚嘉年吗?

说起姚嘉年……这小子居然还真要当他们章家村的女婿了。

收完最后一茬紫苏之后,合作社也算暂时闲了下来,章启慧就给他们放了十天假。

结果没想到,才过去两天,姚嘉年这小子,就没脸没皮地提着东西到她家里来,央求她出面给自己做媒。

“你小子,下手也忒快了吧?家安怎么说?那小子不是说,舍不得他姐嫁人,要在家里招赘的吗?”

章启慧调侃他。

姚嘉年嘿嘿一笑:“我在村里的房子也盖好了啊,用网友的话说,离小敏的娘家就是一碗汤的距离,都在一个村里住着,我这也相当于是入赘了嘛~”

当然了,最主要的问题是——

“今年咱们村合作社办得好,县里不是有个乡村振兴人才扶持计划吗?”

“乡里跟我说,我正好符合这个扶持计划的条件,可以享受本地购房安家的优惠政策,一次性减免十万元的购房款,而且还能申请最高三十万元的三年期无息贷款,听说这个政策,是鼓励像我们这样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青年,在本地买房,扎根故乡谋发展什么的。”

“乡里担心明年就没有这么好的政策了,让我考虑清楚了,就抓紧时间门申请。我想了想,以后和小敏结婚的话,孩子还是去县城上学比较好,反正房子迟早是要买的,现在买,里外里能省十几万呢。”

“所以,你的意思是,这套房子,你打算写你和小敏两个人的名字?”

章启慧挑了挑眉毛。

姚嘉年笑得好像个恋爱脑晚期患者。

“我就是想让章家安那小子看看,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他能给他姐一个家,我也能!”

“我已经跟小敏说好了,领完证,我就以我们俩的名义,去县城买一套学区房,房产证上就写我们两个人的名字。”

“还有我在村里盖的这个房子,也要加上小敏的名字。”

章启慧:“……”

真该让章家的列祖列宗,都来看看新女婿这副不值钱的样子,啧~

“好,等我问问小敏和家安,他们两个都同意的话,你这个谢媒钱,我是赚定了。”

虽然自己不想结婚,但九姑婆还是很想让章家村的晚辈们,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替他们老章家开枝散叶来着。

不然他们老章家那厚厚的一本族谱,传到她这一代,不但没有变的更厚,反而越来越薄了,这像话吗?

正所谓“己所不欲,务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