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第1页)

  现在用不用得上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些东西便宜,她又正巧遇上,总觉得不买点才会亏。

  左右都是囤在仓库里,不用担心坏了食材。

  她出的钱不错,虽然比不上杭城菜市场的价格,但对存在“中间商赚差价”

的农户而言,林念给的价格十分公道,自然乐的跟她交易。

  这段时间冷库那边她自己的东西主要存着的还是汽水为主,偶尔她也会在里头放一些采购来的,在外头不耐放的水果,但即便如此,这些东西在冷库占据的空间也不算大。

  如今3oo平的冷库被分隔成两块,林念自己的东西占一小片,剩下的都租给了丁华。

  从两人交谈完冷库的用途到现在,丁华的生意已经逐渐步入正规,夏季正好是蔬菜水果不耐储存的季节,如他们先前说的那样,这阵子各个地方对这块的运输需求并不小。

  丁华租了林念的冷库,不仅对他自己的运输生意有保障,对于那些想要把东西运来杭城的生意人,也有保障。

  虽然运输上出的问题可以由运输方来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可做生意的都希望自己做的事能顺顺利利,能不出意外还是不要出意外比较好。

  因为这样的缘故,在丁华打出他有冷库可以临时存储运到杭城来的生鲜蔬果之后,找上门的生意可以称得上是络绎不绝。

  先前林念偶然见过一次丁华,据他所说,他现在正处于“忙的脚不沾地”

的状态,就那时候见了一会儿,他又忙去了。

  林念乐的见到这种情况,更不会去催促什么,丁华需要用,冷库敞开大门由着他用。

  反正她开始买冷库的原因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现在用不着,交给丁华正好物尽其用,她估计要是能这样多来几次,或许她建造冷库的成本都能赚回来。

  冷库的事不用太在意,林念的注意力又回到正事上。

  她的手边放着一本菜谱,里头详细写着做菜的步骤和手法,除了调味那里几处写着“适量”

“少许”

相对不算清晰之外,其余的步骤都很详细。

  她正看着菜谱里的介绍,打算做一道基础且简单的爆炒猪肝。

  既然要练习厨艺,自然不能没有对比,她并没有把所有的猪肝都炒了,而是分成好几份,一次次尝试着改变各种调味料和配菜的比例,试图炒出她认为最好吃的猪肝。

  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特别聪明,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当厨师这一块,她的资质只能算是平平,但她有耐心,有时间,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够就三次,即便她做不出最好吃的猪肝,但她至少可以做出她认为最好吃的猪肝。

  在林念的卧室里,还放着一摞菜谱,都是她一本本从书店或者是二手市场淘来的,买书的时候她尽量选择不同地方的菜谱,因为各地的口味不同,炒出来的菜也会有所不同。

  而这些地域特色,她都想试试。

  第94章你也得有

  杭城这边的口味比较偏淡,本地人的话肯定更喜欢吃淡口的食物,林念本人也不太爱吃辣,可辣椒有辣椒的特色,如果可以做出一道偏辣,却能让杭城人都爱不释手的辣菜,肯定很有成就感。

  林念不怕麻烦,正好杭城这边从6月份到9月份都特别热,哪怕九月之后市面上就不太有跟她争抢做西瓜生意的人,她也不急着在大热天出去晒太阳,所以有足足三个月的时间练习。

  就算一道菜练习两天三天,三个月她也可以试出三四十道口感更好的菜。

  不用做到最好,至少不要拖饭店的口碑后腿。

  练习的时候,林念并没有刻意隐瞒,这也不是什么需要隐瞒的事,她作为一个厨师,在家里练习厨艺再正常不过。

  但外头的人就算猜到林念在练习,也不会知道她练习的这么勤快。

  林念手边的食材分量和食材丰富度,都远远出外人的预料。

  这屋子里总是会传出各种香气,很多时候林念一天两天做的都是同一道菜,传出去的气味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外人以为她只尝试了两三次,实际她一直都在尝试,一次又一次消耗着仓库里的大量库存在练习做同一道菜。

  仓库里放菜的地方,从一开始的碗,到后面的搪瓷盆,到现在已经变成了大脸盆。

  一天两天三天的菜,不管口味如何,全部倒在同一个大脸盆里,家里的脸盆实在不够,林念出去的时候总会买个脸盆回来,悄悄地藏进仓库里,回头作为盛放菜肴的容器。

  如果有人能跟林念一起进入仓库,会现原先构建的“自助餐”

已经变成了“自助食堂”

,一盆盆菜肴整齐摆放在那里,足够供应百来人一餐的饮食。

  更要紧的是这些菜肴并不是大锅炒出来的,而是一道又一道,一点点囤积起来的,仔细品尝的话,可能还会现在不同的地方下筷子,这盆里的菜味道还会有点不太一样。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从刚刚进入夏天,到夏末,不知不觉间,林念消耗冰块的度也在一点点下降。

  风扇从最大档调到中档,又从中档调到不会在低档,即便只是低档,也能够给人带去凉气,让人能够平复心情,将全部心神都专心用在练习上。

  一个夏天过去,不管是于婶和袁桂花,亦或是董福妮,都因为夏天的生意晒黑了一些,倒是林念,因为一直捂在屋子里,不仅没有黑,皮肤反而还白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