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第2页)

  她正全神贯注看着电视。

  在她刚驾到时,不仅外公外婆自觉呈上遥控器,姨妈更是拿出特意备着的奇多栗米棒,但不是牛排味,买错了。

  雪雪当场哭泣,五个大人一起哄了好久,直到刘玲玲回来的前几分,才哄住。

  “如果当年我没顶职进厂,也是个文艺状元了!”

刘贵和突然将高亢的声音再提高几分,刘玲玲赶紧低头扒饭,来了来了,“如果当年”

又来了。

  刘贵和五官底子生得不错,二三十岁时,不像如今干瘪,他会拉二胡,会哄女孩子,青鱼路周边的姑娘,没有谁不迷他。

  连北京来的艺校招生老师,也一眼相中。

  可刘贵和却选择了顶职进重型厂,一生的命运从此转折。

  “如果当年我上了艺校,现在做明星,几十亿地赚钱。”

刘贵和偏向刘贵珍,“姐,要实现了,你下半辈子我包了。”

  刘玲玲听到这,微微抬头,用余光偷窥刘贵珍,母亲热泪盈眶。

  刘玲玲咽下筷子上夹的鸡蛋,饭煲热度不够,鸡蛋冰冰凉,一股腥味。

  “如果当年我那个精品店没倒,现在也不至于这样。”

  精品店?

  呵!

  事时刘玲玲还未出世,但长辈们年年聊起,耳朵都听出茧了。

  刘贵和拿了姐姐的嫁妆本,在当时6州最繁华的市中心开了一家精品店,卖衣服。

  可他贪玩,自开店起一直做着甩手掌柜,每天安排女朋友义务看店,不薪水那种。

  后来女友被隔壁店的打工仔撬走,刘贵和与情敌打了一架,耳朵被打聋,店也砸坏了。

  店是他生闷气,自己砸的。

  “如果我的租车公司没倒,我们现在上千万,姐,你都上百万了。”

  世纪出头,刘贵和突然要开汽车租赁。

  从哪筹钱弄十数辆车?

  父母的退休金和棺材本,姐姐刘贵珍的商品房。

  初开业红红火火,每天车都租完,说好年底分红大家一起财,刘贵和却勾搭上公司的会计,现在的老婆,挪了钱去买别墅,百万装修。

  没有钱,一辆辆地卖车,最后资不抵债,连别墅也贱卖了。

  刘玲玲觉着,刘家三姐弟,唯有二姨是精明人,瞧见贵和吃爸妈吃姐姐,形势不妙,夫妻俩连夜搬去深圳与女儿同住,五、六年了,平时没有电话,过年也不回来。

  刘玲玲都有点记不起二姨的长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