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第1页)

  夏嬷嬷叮嘱道:“今日教你的东西,你已经大致学完了,剩下的只需勤加联系。你不要只盯着这个方子炼制,今日是意外忘了传午饭,你回去后,日常三餐要正常吃,养好了身体才是关键。”

  敏心点头,谢过夏嬷嬷,搭着秋雁的半边肩走回去了。

  照妆堂里江氏已经回来了。得知敏心又去见了夏嬷嬷,江氏笑着问了几句教了敏心什么东西,敏心拣了不要紧的香方药方和她说了,随口敷衍过去了。

  敏心落座,江氏吩咐上菜,母女俩边吃边聊。

  话题无非是日常的吃穿用度,再有便是几家越溪春的生意近况。

  聊起越溪春时,江氏突然道:“瞧我这记性,这半天都忘了告诉你了。今日接着你大舅舅的家信,说他带着铎哥已在返程的路上了。若不是中途拐道去蜀中接了你舅母和表妹,只怕这会子已经到了。这一折腾,倒是恰好赶上你下月的生辰。”

  敏心喜道:“真的吗?”

  江氏笑道:“这还能有假?真真儿的。”

  她上下打量了一番敏心,满意道:“我儿聪慧,长得也好。横竖要上街给你舅父舅母他们挑些见面礼,你生辰还有半月便到了,你过几日就和我一道出门,也顺道去越溪春量量身材,叫他们送最时的料子来与你做衣裳。”

  不等敏心开口拒绝,江氏又说:“不许推拖,不许拒绝,一定要去。你如今长得快,旧时留的尺寸是怕不符合了。”

  敏心只好作罢。

  第66章白玉玦·

  “好了吗?”

  “小姐别急,马上梳妆好了!”

  敏心立在梳妆台前,知桃捧着铜镜贴在她脸前,照出一张略带几分嗔意的丰丽面容。

  秋雁手上动作不停,先是给敏心梳头插簪,然后是描眉点唇,最后她从妆奁最底下翻出几块玉来,一字排开放在敏心眼前,笑嘻嘻道:“小姐今日穿的是望仙裙,合该用玉来配,您选一块吧?”

  敏心斜了她一眼,娇嗔道:“你这丫头!

越来越放肆了,当初就该把你留在厨房。”

话虽这么说,但她还是随意点了其中一枚玉玦,“就这个吧。”

  “小姐您这说的!

我要是不来,那就没有人给您做宵夜吃了!”

秋雁作势争辩了几句,然后笑嘻嘻地用一根豆绿的绦子把玉玦系在了敏心裙上。

  收拾好了,她后退了几步,拍了拍手,满意笑道:“大家过来看看,咱们姑娘今日是不是特别好看?”

  霎时,屋内服侍的大小丫鬟齐齐道:“可不是呢!”

  听荷笑道:“这桂子绿的罗裳特别称小姐的肤色,简直是肤白如雪。”

  敏心假装沉下脸,严肃道:“你们这群小妮子,不好好当差,竟在这议论起主家来了。”

  秋雁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笑道:“这也是我们小姐惯的呀。”

  “七小姐,四夫人在外等您呢。”

  听荷为敏心挽上最后的披帛,敏心对镜整视了一番,点了听荷和知桃的名字:“今日你们俩跟我一道出门。”

  秋雁笑眯眯朝她福了福:“多谢小姐体恤奴婢。”

  敏心皮笑肉不笑:“秋雁嘛,在家好好干活,不许偷懒。”

  几个胆大的小丫鬟互相挤攘着笑道:“小姐放心,奴婢们会好好监督秋雁姐姐的。”

  敏心笑笑,快步走出了屋子。

  庭院里,江氏正在等她。

  瞧见女儿出来,江氏笑着挽了她的手,一起出门登上了马车,往最热闹的南市去了。

  马车里,敏心见前行的方向并不是她平常熟悉的几条街道,有些好奇地问江氏:“娘,我们这是要去哪儿?”

  江氏拢了拢头,笑道:“昨儿个白露进府的时候与我说,南市开了一家洋人的店铺,里面有不少西洋来的奇玩意儿,我想着你舅舅也许会感兴,今日便去那店里瞧瞧。”

  自从今上下令开海以来,南洋、西洋的往来商船络绎不绝,为大胤的纺织、茶、船舶、瓷器等行业添砖加瓦,注入了鲜的血液,同时也给燕京城内的居民带来了不少奇的见闻。

  马车驶入了南市,走了没多久就停了下来。外头粗使的婆子隔着车帘在外头道:“四夫人、七小姐,已经到了。”

  江氏和敏心相携着下了马车。

  这铺子外头看起来却无甚特殊,和寻常百姓的商铺一样,四阔的门脸,红漆门柱,上头挂着一幅黑漆匾额,提着三个潇洒写意的大字:珍宝。却不知是何人手。

  里头的伙计见有客来,早早地迎了出来。见是女客,就另叫了一个穿着黑袍的婆子出来服侍,伙计则另引了马车停到后院去。

  这黑袍婆子不苟言笑,只是做了手势示意江氏和敏心等人跟在她身后迈过门槛进去。

  迎面一座松鹤延年的大座屏,檀木架,苏绣手法,十分精细。

  到这里为止,却没见什么西洋景。

  敏心正在心里嘀咕着,等绕过屏风,瞬间慑服。

  这一片对外租售的商铺还是前朝时期江南巨贾出资建造的,依照江南水乡的风气,全是二层小楼,寻常人家大多会下作铺子,上作起居。但这家店却不一样,竟把楼层隔板全部拆下了。

  从正中大梁上吊下来一盏巨型珠灯,打眼一看,全是用水晶磨成的花瓣形状的灯罩,累累嵌在铜质灯罩上,其中百千支蜡烛在燃烧,烛火透过水晶折射下来,辉煌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