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第1页)

  6祁庭:“……”

  “您这是什么表情?说句话啊,您不是行家吗?”

  6祁庭一言难尽地看了6暄半晌,把手中被这傻儿子当宝贝似的树杈子还给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道:“叫你平日多读些书,你不肯,现下晓得后悔了吧?”

  6暄刚要开口反驳,就见6祁庭摆了摆手,“去吧,多看书,少想这些有的没的。”

  “……”

  明白了。

  老头子的才情,还不够解苏婵出的谜题。

  于是6暄无功而返……也不算无功,经过父王这么一提醒,他倒是觉得多读书是一条路。

  文化人总是喜欢借物寄情,比如红豆,就代表了相思,苏婵的树枝虽然没这么直白,但要表达的意思大概也是如此。

  于是,等江卓办完主子交代的要事回来后,就见到了极为恐怖的一幕——

  他那素日里一沾书就打瞌睡的主子、全家一起求着才肯去乖乖念书的小祖宗,竟然半夜三更的点着一盏烛灯,坐在书堆里看书!

  “主子,您、您没事儿吧?”

  江卓吓傻了,主子看书可比当初学画画可怕多了。

  6暄正犯着迷糊,听江卓喊他,有些茫然地抬起头,“回来了啊。”

  江卓点头,正要说什么,就见两本书朝他飞过来,他立刻接住,跟着就听见主子说:“来得正好,快给我找找,苏婵她给我一树枝到底是什么意思。”

  “……”

  见江卓石化着不动,6暄没觉察到异常,只抬头催促了声:“什么呆啊?找啊!”

  “……是。”

  ……

  没过几天,他又收到了回信:两根草。

  6暄:“……”

  这又是什么意思?

  虽然弄不明白,但6暄也没好意思直接在信里问。

  如今他父子二人因为先继“遇刺”

而与朝廷断了联络,与京城的联系,大多通过苏婵这里,于是6暄的回信中,便少了许多的私人情感。

  曹家在郓州的封邑虽然只有一个小小的平阴,可那郓州的知府与曹家的关系却甚为密切,下辖乡镇的官吏也有不少曹家的远亲,就连军营里,也有曹章的爪牙,因而郓州实际上是在曹家的控制之下的。

  曹章要搞大动作,顺昌帝却将他父子作为两颗弃子利用来钳制曹章,6暄自不会如他的愿,可6家的江山和子民却也容不得他们如此作践。

  于是在给苏婵的信中,6暄写到了这些日子自己随父在搜查证据时在民间见到的境况。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1]

  这日苏婵收到的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

  彼时她正在长公主府,与魏王妃、长公主一同吃茶闲聊,青音把这信递给她的时候,众人都见得那惯来云淡风轻的女子眉心渐渐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