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第2页)

  “喜欢哪一?”

  “长、长恨歌,”

姑娘低着头,声音小小的,“我只读过这。”

  苏婵视线落到小姑娘身上。

  姑娘大概十一二岁的年纪,身材娇小,五官生得极为清秀,虽未脱稚气,却也能见其美人相。

  看着看着,苏婵的眼眸渐而带了几分深意,便放下茶杯,“皎皎,是吗?”

  皎皎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赶紧低下头,懊恼地咬住唇。

  “我也很喜欢《长恨歌》,”

苏婵温和笑着,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不过近来,我更喜欢读他的《观刈麦》。”

  ……

  打断诗会的那些人并不是什么街头恶霸,而是从底下乡镇过来的农民。

  因纳不起夏税,土地被官府收走,走投无路了,方才到京城来谋出处,然而放眼启都举目无亲,恰听闻京城许多文人都在南园集会,便上门求助。

  不过半天时间,诗会上作的诗便从刚开始风花雪月的抒情诗变成了慷慨激昂的讽喻诗,偏这些文人在京城还有些名头,诗文一传开,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官府介入一问,才知这些人,竟是从郓州北面的乡镇一路过来的,鞋子都磨破了,裸露在外的脚趾头溃烂流血也强忍着,一个劲地恳求官府给他们一条生路。

  “咱们苏大美人随手办个诗会,就在京城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长公主摇着小扇半挡着脸,语气带了几分调笑,“所以,你是真不怕将来世人都唾弃于你,好端端一书画世家的姑娘,偏搞这些阴诡之术。”

  她话里多是出自友人的劝诫之意,打从苏婵决意进国子监始,这样的话长公主就明里暗里说了许多次,是当真惋惜她一个女子委身于京城做这样的事情。

  苏婵笑了笑,随手将调的香料撒进了香炉,看着炉顶冉冉而起的青烟,轻吐出一口气。

  “那些人多是从平阴来的,平阴是曹家的封邑,为陛下所赐。平阴虽不大,可曹章这些年指着它捞偏门,赚得可不少,若是能让陛下派人去查一查平阴和曹家的账,”

苏婵顿了一下,“兴许,会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长公主没说话。

  “殿下……可是有什么疑虑吗?”

  “本宫突然想到,你这些年应当一直都在京城,不怎外出,”

长公主犹疑片刻,还是问出了心中困惑,“平阴百姓的事,你是如何晓得的?”

  大约是早就猜到长公主会这样问,苏婵很快就给出了答案:“祖母这些年在外云游,听她说起过。”

  长公主眉心一挑,显然是不信的,可苏婵不愿与她讲真话,她便也不追着问了。

  “对了,曹贵妃小产的事情,本宫好像还没同你说过。”

  苏婵微微一愣,跟着就听长公主平静道:“她怀的那个孩子,不是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