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论政 (第2页)

作者:临城的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穆晟想起后世的匈奴帝国,汉武帝当初为了灭匈奴,几乎差点把整个西汉王朝都给赔进去,后来现这帮游牧民族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游牧民族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全民皆兵,到处流窜,马上功夫好,且人人吃苦耐劳,兵员作战素质极高,后方也没有根据地,根据地就是大草原,其战略回旋空间非常大,深得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战争精髓,战争成本比中原王朝低太多了。

中原各个历史时期的王朝一向对草原民族是,即打不过,也耗不起,往往中原王朝最主要的崩溃原因就是来自北方草原巨大的军事压力而不得不常年在北部边境日费万金,陈兵百万,一旦到了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天灾频仍,财政崩溃,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想到此处,穆晟疑惑道“这肯定是草原诸部威胁大,可如今草原诸部早在先主惠文王时代就被晋军打服了,当今天子又有北海大捷的赫赫武功,应该不至于会有太大的威胁吧?”

吴榭摇了摇头道“公子此言差矣,虽说经过北海大败,但匈人诸部未伤其元气,现在的草原诸部早就从惠文王时代缓过来了,现如今匈人内部虽然依旧是矛盾重重,可草原三大氏族确也在等候一位能够真正统合匈人的伟大领袖,他们一直在等待时机成熟,我大晋依旧得在北方边境陈兵百万才可以应对来自草原诸部的威胁。”

“这百万雄兵日费万金,即便是朝廷国力雄厚,财大气粗,这为了维持北方边境安宁所付出的代价也太过于沉重了,相比于养一支百万雄师,每年赏赐草原诸部的哪点儿金银财货,根本就不算什么,如今之计,还是得重点拉拢安抚草原诸部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前朝亡国之音,言犹在耳,可笑这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认清眼下的局势,都以为当今太子贤德,等匈人哪天联合起来南下杀上门,把刀架脖子上要砍尔等狗头他们才能真正清醒过来。”

穆晟由衷地赞叹道“先生高论,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吴榭闻言,只是笑了笑……

穆晟听到这里,不由得对吴榭的格局与眼光赞叹不已,毕竟他是拥有后事的历史视角,草原民族一直就是悬在中原王朝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甚至于古今中外古代伟大王朝的兴灭与气候变迁,与草原民族南下劫掠直接强相关。

其实很多事情的生都是连锁反应,表面上看起来与己无关,实则关系重大,在这个时代吴榭能有如此见识,果然是高人。

历来中原农耕王朝根本没办法有效控制草原,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太强,从来就不会向农耕民族一样定居生活,这是生存坏境导致的,同样你也没办法派遣征税官,征不到税就无法有效的组织社会结构,没办法像中原王朝一样组建官僚系统,搞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也没办法建构一个层级分明的社会系统,中原王朝的那套体系在草原上是完全行不通的。

在说回草原民族所谓的军事领袖实际上也没办法有效控制下面的游牧部落,他实际上就是一个抢劫者联盟的盟主,一旦在军事领导上不能战胜敌人,抢不到好东西,那你立刻靠边站,选一个更有能力带领大家生存下去的人。

游牧部落的社会组织形式更加像狼群,他们狩猎的目标就是农耕文明,草原民族的军事领袖想要维系有效统治只能是不断的带领支持他的部族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的军事胜利,顺带赚的盆满钵满,一个能让部下吃的饱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否则只能靠边站,手里没把米,连鸡都哄不住,何况是人?

这就是为什么北方草原打走了匈奴人,又来了鲜卑人,打走了鲜卑人,又来了柔然人,打走了柔然人,又来了突厥人,草原部族始终都在袭扰中原王朝,中原王朝只能是花费重金建立防御工事,日费万金养一支数目庞大的边防军,这对中央财政造成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很多古代王朝崩溃先就是极其糟糕的财政,没钱啥都干不了,安抚百姓没钱!

军队无饷,不哗变就很给皇帝面子了。

国家如此,人亦如此,最终这些古代王朝走向没落,其糟糕的财政状况就是重要因素,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搭起来的房子一般,垮了一角,剩下全塌。

明朝末年完全是此类事件的真实写照,国家遇到系统性危机如果不及时调整施政方略,大厦将倾,靠一两个忠臣良将是救不回来的。

中原王朝对于草原民族军事上只能被动防御,主动出击却无法真正消灭他们,中原王朝最后所能选的手段只能是

其一、联姻和亲建立血统上的联系

其二、就是花钱买平安给他们供养起来、如北宋与辽国之故事

其三、就是学汉武帝硬刚,穷兵黩武

实质上纵观历史,以上三条单独拿出来都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是三合一才能基本解决草原边患,后世清王朝明显总结了历代王朝的得失成败,对待草原民族的手段就比较高明,除了三合一的手段,还加上了一条宗教信仰的精神控制。

这就使得草原民族终于在清王朝时期趋于稳定,在也没能对农耕文明造成致命威胁,这也跟满清王朝统治者也是游牧部落出身有关系,他们懂得怎么与草原民族打交道,也知道如何控制他们。

想到这里在穆晟看来只能寄希望于成为太子爷的左膀右臂,看看以后能不能找机会劝一劝太子改弦更张了,这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嘛,最关键的是狩猎大会了,到时候连皇帝都要披甲上阵亲自狩猎,以表示不忘初心,马上打天下,下马亦能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