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紫禁城 (第2页)

作者:窝头就咸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在职的官员,几乎一个人揽着许多活儿,那可是相当的累。

尽管每天有不少的官员不断的朝万历皇帝上疏,要求增补官员,偏偏这位爷,但凡看到类似奏疏,往往选择无视。

不光是这里,就连监狱也是如此。

直到现在北镇府司关押着好多未决的犯人,还有那些只是犯了小罪,被抓进来的人。

对于那些死刑犯来说,碰上这位爷,那可是开心坏了,因为他懒得批,就可以一直活下去。

可要对于那些小偷小摸的犯人来讲,那就是太悲催了,也因为他懒得批,也只好一直把牢底坐穿。

整个大明帝国,行政上只有少数官员累个死不下,那些实在是管不到的地方,没有官员监管,只好放任自流了。

此时,王安在前面加快走着,边走边问那些小太监道:“万岁爷龙体好一些吗?”

“禀宗主爷,万岁爷还是时常昏睡,日间太医院进了两回茶汤,效果不太好!”

王安叹了口气,带领着骆思恭,李窝头,一路急匆匆的向北,打皇极门而入,李窝头也只是匆匆的瞥了一眼,在台基子上高大的皇极殿,足有三丈多高,金碧辉煌。

他不知道的是,历来大明王朝的皇帝主持大朝会时,通常就会选择在皇极殿。

因为它是红墙黄瓦,自于别殿不同,规格是十分的高,民间有个俗称叫金銮殿。

一行人经过武英殿,仁智殿,慈庆宫,入隆宗门,一路向北。又从内右门进,这就算是进了后宫了。

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王安年龄大,不必经过那台基,上上下下,可这么一来,反倒让李窝头无法近距离目睹三大殿的风采。

万历皇帝在东六宫中的启祥宫,从前他在毓庆宫,直到晚年以后,偏偏赖在启祥宫,这里就成了他的临时办公场所。

至于外朝他是从来不去的,他已经有三十年不临朝了。

启祥宫不算太大,本来不是皇后所在的地方,规格肯定比不上坤宁宫。

但胜在安静,一行人到了启样宫外,远远就听到了内阁辅方从哲,在里面禀报奏事。

其中还有户部的李汝华,一行人只好在门口等待。

王安亲手摄脚的进了启祥宫,骆思恭和李窝头,远远听到万历皇帝近乎于嘶吼的声音。

“朕自御极以来,未曾有过如此败仗,想那杨镐那厮,也真是备懒,前锋大军都打成一锅粥了,他却稳坐沈阳,二百万两银子啊,四路大军,八九万人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万历皇帝似乎是气愤的再也说不下去了,好半天,才缓过一口气来,继续骂道:“杜松那厮,贪功冒进,着实该死!”

“陛下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时下,蓟,密,永,昌,缺饷七十万,辽东缺饷三十万,山西,宣大,陕西三边,缺饷九十一万……”

这是李汝华再向万历皇帝要钱,当今的皇上,说啥都好,千万别提要钱。

果然,他一听这话就火了,“你这不就是要挟朕内帑吗,可这下个月,潞王,五公主的婚事怎么办,朕已答应出一百万两了,你不能向太通仓拨付吗?实在不行像南京的户部暂借三十万两银子!”

“皇上,南京的户部上月为打造时王所用的银器,已经支了二十万两银子了,京仓与太通仓也就剩下三十万两银子了,户部衙门又不种庄稼,又不干买卖,整个户部,就老臣一个人转,您好歹也给我添两个给事中啊!”

显然万历皇帝对他的后半段话完全屏蔽了,无奈的叹了口气道:“罢了罢了,我再出内帑七十万两银,先给熊廷弼,别的地方先缓缓!”

“回禀皇帝,入春以来,广西梧州又大旱,赤地如焚,粮食绝收,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天不佑大明啊,三年了,广西连旱三年,去年陕西大旱,前年来山东大旱,南方水灾,蝗灾,朕就算是有十座金山,也赈济不过来啊,天不佑大明啊,可怜朕的子民,饥号千里……”

说到这里的时候,万历皇帝几乎崩溃了,可吏科的给事中,再一次进言,“陛下,部寺大僚缺十四人,六科给事中只存四人,十三道只有七人,户部就剩李大人了,好歹也补一些官员……”

啪的一声响,似是瓷碗打碎了,就听到了万历皇帝怒骂道:“少补一个官员,朕少出一份儿嚼谷,小民百姓哭天抢地,庄稼颗粒绝收,都到易子相食的份儿了,你们再不济也比百姓们强吧,多干点活儿又怎么了?”

气氛一下子陷入了尴尬之中,也许是为了缓解气氛吧,听到一个人奏报说,“回禀陛下,黄土岭千总满桂击杀敌酋五十人,斩获级三十颗,军功卓著,兵部报上来的!”

万历皇帝长长的叹了口气,心情总算好一些,“升他为守备吧,干得不错,只怕是朕来不及,用上这样的人了……”

王安见到万历皇帝的情绪缓下来,忙跑到他身边,禀报道:“回禀陛下,骆宫保回来了,还认了个儿子,打死费英东的那个!”

“是吗?快宣他觐见!”

此时黄门侍郎,高声通禀道:“传锦衣卫四品佥事骆思恭父子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