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四大文明古国22 (第2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密密麻麻的弹幕几乎遮满了天空,一眨眼就会错过。但是这一刻大秦天空下所有人都不敢眨眼,他们紧张地在弹幕中寻找着,直到终于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后人,六国人士瞬间激动地流泪。

这一刻,不分哪个国家,大家齐齐泪眼模糊,涕泪横流。

本以为国家灭亡了,

后人不会记得他们,他们六国死后会断了香火孤零零地在阴间飘荡,没想到几千年后,后人依然还记得。

不但记得,甚至还以曾经诸侯国的名字自称,让他们有种错觉,仿佛六国也从未灭亡过,一直持续了几千年。

这时一句突兀的彩色弹幕默默飘过:“我是老反派匈奴人……”

立刻又有新的弹幕跟上:“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啦!”

“看来匈奴问题解决了。”

刘彻顿时感到无比欣慰。匈奴都是一家人了,那肯定是把匈奴那块地也给纳入了华夏,匈奴人也成了一家人。

后世子孙如此厉害,他身为老祖宗也不能丢脸。

刘彻野心勃勃地看向远方,他一定要将匈奴的问题在自己手上解决,不能给他子孙留一堆烂摊子。

【我们学习的九九乘法表来自于春秋战国,后来先是东传入高丽、日本,又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

古代的世家公子在学堂里跟着老师摇头晃脑:“九九八十一,九八七十二……二二得四……”

现在的小学生坐在教室里童声郎朗:"——得一,一二得二……九八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春秋战国时期,《九九乘法表》是倒过来念的,因为“九九”

在最前面,所以叫《九九乘法歌诀》,也可以简称为“九九歌""九九表”

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中有明确记载着“三九二十七”

、“六八四十八”

、“四八三十二”

、“六六三十六”

等句子。

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古老文明其实也有各自的乘法表,但是都十分繁琐。

比如玛雅乘法表有19o项,巴比伦乘法表有1,77o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而九九表只需4581项,这也是如今它的实用性最强、普及性最广的优势。

【九九乘法表在春秋战国时期运用于算筹上,到了明朝应用于珠算上。而珠算到了近现代,曾经还成了我国的军事秘密】

一听到军事秘密,帝王将相们立刻竖起耳朵。

尤其是明朝,好武的朱元璋和朱棣一个比一个精神:珠算不就是拨算盘,他大明有,现在的账房谁腰间没挂个算盘都

显得不专业。怎么就跟军事秘密扯上关系了?他大明也来学学。

【我国是算盘的故乡,珠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算盘甚至被称为华夏的“第五大明”

。它从石器时代的以结绳计数开始,成为一种计数方式】

【“珠算”

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到了明朝时期,珠算就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当时只要与财务相关的工作,都需要用但珠算】

【我们平时口头上说“打着小算盘”

“小九九”

“三下五除二”

的口头禅其实都来自于珠算】【珠算已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我国建国初期,我国的原子弹研,其数据都是通过珠算得到的,并且当时的军队中还存在一支特殊的珠心算部队】

当天幕放出珠心算部分的成员时,所有古人都惊呆了。

“怎么都是小孩子?”

朱元璋满怀期待,等来的军事秘密竟然是一群还没成年的小孩,其中还有他瞧不上的女娃,可以说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这才多大,最多12、13岁吧!莫非是贵族子弟玩耍?”

朱棣现在甚至怀疑天幕在开玩笑,可是天幕中的小孩子的的确确穿着统一的军装,那认真严肃的模样,又不像是普通小孩。

【这支特殊的部队被称为“娃娃兵”

,最大的十四五岁,最小的八九岁。】

【脱下军装,他们可能看起来与普通小孩没什么异样。但是穿上军装,他们就是西方媒体口中的“东方神话”

“东方魔法”

。】

【在我国计算机技术跟上来后,这群娃娃兵有的返校学习,有的在军队继续深造,后续展依然各个都是人才,出了许多硕士博士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