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第1页)

作者:四月与你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扶欢垂着眼,没有做声,待宫女将她的两眼都按压过了,她才开口问道:“是慕卿和你们说的吗?”

  她的声音还带有一丝哑,是哭过之后的后遗症。

  扶欢去头去尾的一句话,难为宫女也知道了是什么意思。她看了扶欢一眼,眼上的红已经消下去许多,现在这样看来,最多也只是像多涂了胭脂一般。

  着袄裙的宫女半蹲下身,回道:“是厂臣派人来和奴婢说,让奴婢为公主准备这些事物。”

  扶欢转过身,将自己埋在榻上,嘟囔了一句,他总是这样。

  总是这样处处细心,无可挑剔。

  直到第二天,天气才算是真正好起来。扶欢推开半扇窗,就有明亮的日光从那半扇窗中倾泻而来,昨日见到的层层叠叠的乌云仿佛是幻觉,眼前分明是一片蓝天,澄澈得近乎透明,至多只有丝丝缕缕的白云,在空中游荡。

  在冬日里,难得会有这么好的天气。她穿着中衣,还未换上衣裙,但此时站在窗边也不觉得冷。但宫人并不这样觉得,伺候衣裙的宫女站在一旁,提醒扶欢先换衣,不要受了寒气。

  扶欢一面净面换衣,一面问那宫女,昨日给晴晚送过去的药,她有没有吃。

  “晴晚姐姐都喝了,今日起身时,奴婢见晴晚姐姐的面色比昨日好多了,想必过不了多久便能重伺候殿下了。”

  扶欢说不必。

  “她好好养病才是正经,毓秀宫的人很多,不必非要逮着她服侍,那太累了。”

  说话间,已经换好了衣裙。今日是妆花缎的马面裙,冬日里的衣饰都格外鲜亮一点,马面裙上有鲜明的海棠,逶迤垂落到裙边。

  扶欢仰头,再看了一眼窗边的日光,这么好的天气,她想去慈宁宫。

  她也不知是从哪里听来的,病人的病情也会受环境的影响,今日如此晴朗,也要让太后看看,说不准,太后的病症也会因此慢慢好起来。

  慈宁宫也寥落下来,扶欢站在慈宁宫殿前,看到宫殿牌匾上头的那三个字,忽然生出了这样一种感觉。但不应该如此,慈宁宫还和往常一样,宫人与侍卫不减,殿内的草木也疏朗,和玺彩画依旧明艳,无论怎么看,也看不出寥落的痕迹。

  大概是因为其中的主人病了,才无端生出了这样一点想法,扶欢想到。

  她进到慈宁宫,是太后身边伺候的李嬷嬷出来,迎接了扶欢。

  “我来看看母后。”

扶欢笑道,“今日天气晴好,想着母后若是能出来晒晒太阳,对病情或许也有帮助。”

  李嬷嬷的年纪比太后还要年长一些,看起来也比太后更为慈祥些。

  “殿下有心了。”

李嬷嬷看了一眼里间,太后就卧在那扇屏风后,没有动静,没有声响,贵为太后,也终究落得了这样一个下场。但是她将心中的不忍一刀一刀抹去,在扶欢面前,是歉意的模样,“只是太医说了,太后这病症,最好在屋内调养,外出见了风,或许会愈加严重。”

  扶欢喃喃道了一句这样啊,心情有些失落下来。不过她很快收拾好心情,对李嬷嬷道;“那我便向太后请安,有些日子没见母后,说不准母后也想我了。”

  这次李嬷嬷并没有阻止,公主向太后请安,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且太后现在抱恙,按理说,儿女都应该在身前侍疾。她引着扶欢绕过屏风,到太后床前。

  太后并没有睡着。她睁开了眼,定定地看着帐顶,李嬷嬷站在太后身旁,同太后说道:“太后,公主殿下来向您请安了。”

  太后没有任何反应,依旧看着帐顶,连眼珠子都没转动一分。

  扶欢半蹲下身,向太后请安。

  她那些请安的话语大概像风,从太后耳边吹过,了无痕迹,只有轻微开阖的眼皮,证明太后还在喘气。

  李嬷嬷给扶欢找了一个绣榻,扶欢坐在上头,一递一声同太后说着话。皇帝下令让太后好好养病,他人无故不得打搅太后。所以慈宁宫,镇日来请安的嫔妃此时都没了踪影。

  扶欢想,太后应该是寂寥的。先前太后对她不甚亲近,甚至有时是冷淡的,那时扶欢也日日不喜欢去慈宁宫。但在重病面前,先前的不愉快也可以消减几分了。

  她对太后道:“今日的天气真的很好,万里无云,冬日里这般晴好的天气,我也甚少能见到,真希望母后也能起来看看。”

  “当时护国寺遇袭,我也以为此生就在那里了,未曾来劫后余生。母后也定会如此,岁岁长安的。”

  扶欢这样说着,余光却看到太后垂在一侧的手,稍稍动了动。

  第68章出宫

  太后的手作养得白皙细腻,乍一眼看上去,分明不像上了年纪的人,倒像是风韵依旧的少妇。此刻养着病,太后手上也褪去了护甲,指尖也不似常人那般泛着正常的血色,而是颓败的灰白。

  她的指尖在锦被旁慢慢地一丝一丝划着,就像,就像在写什么字一样。

  这时李嬷嬷端着茶水过来了,她含笑向扶欢奉上茶水,扶欢接过茶水,看到太后方才还在动的指尖停了下来,又成了不动不闻的人,仿佛只剩一口气的人。

  扶欢的心跳了跳,她看向李嬷嬷,这位常年伺候太后的老人依旧眉目含笑,见扶欢看向她,还贴心地问是否茶水不合口味。那一瞬的警醒让扶欢维持了面上的平静,她摇摇头,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