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第1页)

  &1dquo;这是江南水乡吗?可真好看。”

  &1dquo;是啊,这才多久,就绣出了这么一幅作品,不愧是杜大师。”

  &1dquo;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画出来的呢,杜大师实在是太厉害了。”

  6斯羽看着,心里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不说别的,就说刺绣技术,在现代也基本没有多少人会,fèng纫机倒是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的必需品,据说也有用fèng纫机绣花的技术,可是又有几个人会呢?

  杜大师的技术不仅仅是用fèng纫机绣花,而且她在一开始的时候根本在布料上进行勾勒,这才短短几天时间,杜大师就能熟练地用fèng纫机绣出一幅江南水乡图,这还真是因为她的技术惊人。

  看到这里,6斯羽几乎已经可以断定fèng纫机包括自行车的存在在第二天一定会传遍整个京城,他只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从杜大师手里出来的画作是什么样的。

  就在大家期盼的视线中,杜大师操作fèng纫机的动作渐渐慢了起来。

  不少人开始吞咽口水,当然不是因为馋的,而是因为紧张的。

  6斯羽也有些紧张,下意识抓住了在他腰前的手臂,因为紧张,也忽视了在他抓住手臂的同时,身后之人身形僵硬了一些。

  不一会儿,杜大师把绣作从fèng纫机上拿了下来,然后身旁很快有人递上了已经穿好线的针。

  绣作已经基本完成,还有一些简单的点缀,这些点缀比较少,所以也不需要用到fèng纫机,杜大师索性直接用针线开始绣。

  这一点,即使是那些完全不懂刺绣的人都能够看懂。

  这一步很快,很快,杜大师就放下了针线,招呼人上前,把手里的作品交给他们之后,自己站到了不远处。

  上台的人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将刺绣作品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原先因为杜大师一直都在工作,周围看的人只知道这幅刺绣画作上多了很多东西,却不知道到底有多长,直到如今被完全展开,大家才现只是这么一会儿,杜大师竟然已经完成了这么多工作。

  大概长约两米,宽约半米的刺绣作品,从左至右,有小桥流水,有临河的精致木屋,河里有几条乌篷船,船夫或站在船头,或站在岸边,河岸边站着不少人,有人端着木棚,有人正在洗衣服,也有人坐在树下休息。

  一棵大大的桃树种在桥头,桃花盛开,点缀着朵朵粉色。

  带着绿意的河水水波粼粼,仿佛是被微风吹起的一阵涟漪。

  相对来说,用fèng纫机fèng出来的刺绣作品会比较粗劣,批量的工作肯定比不上一针一线来的精致,但这幅刺绣作品的时间虽短,画境和画意却都已达到,6斯羽看着,甚至觉得这样的作品即使是许多人用一针一线来刺绣,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不止是他,周围许多人在看到画作真面目的时候,都出了一阵阵赞叹的声音,一方面觉得杜大师技艺高,另一方面又觉得fèng纫机确实是很神奇的存在。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刺绣,这幅刺绣作品确实可以绣的更好,但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用心的角度来说,传统方法太过费时费力,所以眼前的这幅作品同样堪称精品。

  &1dquo;诸位,这幅作品是第一幅用fèng纫机绣制的作品,或许也是杜大师的唯一一幅作品,现将这幅江南水乡绣图现场拍卖,起拍价一百两,请诸位出价。”宋珏在台上说道。

  6斯羽看的目瞪口呆,这就卖了,不需要选个&1dquo;良辰吉日”?

  还没等他惊吓完,已经有人开始出价了。

  先是一百两一百两往上加,到后面上千之后,则开始一千两一次往上加,直到有人叫价八千两,这轮竞争激烈的叫价才停了下来。

  6斯羽往叫价的位置看去,却只看到一个很普通的人站在那里,应该只是小厮一类的人物。

  一幅用fèng纫机绣出来的绣品,卖价八千两,折合人民币大概八百万。

  6斯羽觉得自己有点被吓到了,不过最后还是只能感慨一句:

  古代的有钱人真多啊!

  第55章榨大豆油

  晚上短短几个小时时间,自行车和fèng纫机的存在就开始在京城内流传开来,在6斯羽跟庄锦寒一起去客栈的路上,仍然可以听到不少人在讨论之前见过的两样神奇物件。

  不得不说,6斯羽已经丝毫不怀疑宋珏肯定是凭自己的能力成为皇商。

  &1dquo;我娘让你们明天去我家吃饭。”庄锦寒在一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