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老本行 (第2页)

作者:百慕大黑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来到办公室,王主任拉着张振华坐下,“小伙子,现在的形势你也知道,两次战役打得都挺不错,前方送来的战俘已经有两千多人了。原先的临时战俘管理所已经不够住的,所以才在这里建立新的战俘营。以后你在这里工作可不能再义气用事了。”

张振华抓了抓头,“长,我……尽量。”

“不是尽量,是一定。”

王主任也不知说什么好了,“好了,我先带你去宿舍。有什么具体任务,稍后安排。”

张振华随王主任来到宿舍放好行李,王主任开始给他介绍战俘营的具体情况。战俘营依照国籍共编有五个团和一个军官大队,这些营地就围绕着碧潼这个小村落修建。而王主任就把张振华分配到第1团。因为是受处分来到这里,所以,张振华只是1团司务长手下的一名普通干事。

随后的几天里,6续有从国内调来的管教干部加入到战俘营地建设中,他们当中有在部队多年从事俘虏转化教育工作的政工干部,也有刚从外语系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而且随着大批俘虏到来的还有医生和护士。

第一批战俘是被几辆卡车送来的。那些垂头丧气、衣衫不整的多半是美国人;而那些即使当了俘虏也依然昂挺胸、把自己打扮得一丝不苟的肯定就是英国人。

俘虏来到之后,先是领导讲话,主要就是让他们放心,志愿军不会虐待和歧视他们等等。不过看得出来,这些人大多是不信的。因为当初随他们一同被俘的很多韩国战俘就已经被北朝鲜的人杀了,更何况在战俘营的外面还有一群目露凶光的当地村民。

会后,管教们给战俘分衣物,并带他们去各自的营房。开饭前,张振华找到司务长洪建军(向《炊事班的故事》致敬),“司务长,我刚才看了一下,底下有些美国战俘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状况,咱们不是讲优待俘虏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洪建军道:“那有什么办法?要怪只能怪他们的美国同行,把咱们封锁得死死的。唉?你小子也知道优待俘虏了?我可是听说前些天就是你带头打的战俘。”

张振华“嘿嘿”

一笑,“这不是觉悟提高了嘛。再说,打一顿顶多让他皮肉疼,可是营养不良闹不好会出人命的,那就不好了。我看求人不如求己,咱们战俘营也得学习延安精神了。”

司务长一怔,“你是说,开展生产自救?”

“而且也让他们有点事儿做,省得整天闲得难受又该闹事了。要是搞好了,不但能提高他们自己的伙食质量,还能把多余的送到前线,也算是他们将功补过了。”

洪司务长点点头,“是个好主意,我这就跟主任说一下。”

当下立刻跑到主任办公室把情况向王央公一说,王主任当即拍板同意,并电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志司立即回电,“同意。立刻上报具体计划,加以实施。”

王主任又马上把张振华叫来,问他具体计划,张振华道:“如果要是见效快的话,还是养鸡。世界各国风俗习惯中有这不吃那不吃的,但很少听说有不吃鸡的。可以通知国内或在当地运一批小鸡崽儿过来。鸡食也好解决,咱们可以养蚯蚓、养蛆,实在不行就把鸡放到野外,让它们自己找食吃,只要找人看着别跑了就行。”

王主任拍案道:“好!

具体怎么搞由你想办法,人就从战俘里挑,咱们现在就开始准备。我立刻把计划上报志司。”

“是!

主任,那我就去挑人了。”

回到营地,洪建军先把事情告诉战俘1团的高团长,高团长当时命令手下的管教干部把营中的战俘全部集合起来。随着一阵哨响,战俘们表情慌乱地来到操场上,不知等待自己的是何命运。

高团长捅了一下张振华,“小张,主意是你出的,你上去和他们说。”

“是。”

张振华迈步来到战俘的前面,先看了看他们,“看你们的脸色我就知道,这些天你们的饮食不是很好。不过这也怨不到我们,要怪只能怪你们的空军,是他们封锁了我们的运输线。不过谁让我们志愿军遵守《日内瓦公约》呢?为了改善你们的伙食,我们决定在战俘营开办养殖场。以后你们自己餐桌上的东西就要靠你们自己解决,至于数量的多少,那就看你们自己了,只要你不怕被你的难友骂。所以你们当中有谁有养殖经验的可以报名。随便说一句,我们先从养鸡开始。”

一番话说出后,下面的众战俘纷纷地交头接耳,低声的议论着,有一个胆大的举起手问道:“长官,你说的是真的吗?”

“虽然你们可能会怀疑,但我还是要说,是真的。至于信不信,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

“那么种鸡从哪儿来?”

“我们已经让人从鸭绿江对岸加紧运过来。所以,你们最好祈祷我们运鸡的车队不要遭遇不测。哪怕是碎了一个鸡蛋,对你们来说都意味着很大的损失。”

说着张振华指了指天上。

“哦,这帮该死的家伙!”

战俘们此时心中纷纷诅咒着空军。

高团长站在一旁,听着翻译为他转述的话,摇头苦笑道:“这小子,可真够坏的。”

“长官,我家在田纳西州就是养鸡的。”

“还有我,我家在德克萨斯也是养鸡的。”

“长官,我家是养牛的,你们这里养牛吗?”

一个战俘举起手小心地问道。

“如果养鸡展顺利的话,我们会考虑的。不管是肉牛还是奶牛。”

“那……我可以预先报名吗?”

“可以,不过你先帮助他们养鸡。”

“ok!

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