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苏联二战片特别行动队 > 第0001章 初来乍到

第0001章 初来乍到 (第2页)

作者:阴历七月初一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张母很不情愿的起身洗手,嘴里却嘟囔着说。

张师爷倒是没说啥,只是面露苦笑。明显也不太愿意在吃饭前多一个流程。

张义装作没听见,实在不愿意再讲注意个人卫生的必要性。至少说十几遍了,不仅爹娘烦了,他自己都说烦了。

张义的老爹虽然贵为师爷,时常也有下面的小吏孝敬,以求得能让他在县老爷面前说些好话。但吃食却清淡的很,只有蒸饼稀粥和一盘咸菜,唯独张义面前多了一颗煎鸡蛋。

看到这样的饭菜,张义又暗骂了一次老天爷。前世虽然没有顿顿大鱼大肉,那也是物资供应及其丰富的。哪像现在,连吃口青菜都成了奢望。

“娘,咱家啥时候才能吃上炖肉炒菜啊。”

张义委屈的问道。

“青菜?这才开春,河里的冰都没化完呢,想吃青菜再等几个月吧。”

张母喝了一口稀粥,才慢条斯理的说。

张父也觉得这个饭食太够糊弄:“他娘,明天去街上称两斤肉吧。”

“想啥呢?那些钱都有用处的,明年小义十四了,也该说媳妇了吧?娶的媳妇不能住露天地里吧?要盖房吧?这些都是钱。”

说完也不理丈夫是否乐意,夹了口咸菜,又把剩下的稀粥喝完。

父子俩听到这话,也是一脸的无奈。虽然张义不愿意娶媳妇,但深知这事他说了不算,说出来搞不好还会挨揍,干脆把话憋在肚子里。张父更是不愿意因为钱粮的事,和媳妇生口角。

等到天黑,把张义赶到卧室里睡觉,夫妻俩才回到自己的卧室里关上门聊起天。

“明天哪边该来人了吧?”

张母一边借着油灯秀枕头一边问道。

张父则从带回来的包袱里拿出一本账目,抬头想想才道:“算计日子就这两天了。”

张母突然想到了什么,盯着张父问:“你说咱们还回得去吗?”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这都多少年了,我都放弃回去的想法了。”

张父道。

“以前也就算了,总不能真让孩子娶辽人的女子为妻吧,那怎么对得起祖宗。”

张母不甘心的说道。

“是啊,这一转眼都十几年了,当年。。。。。。哎,不提了。反正那人不死,咱们休想回去。”

说起自己的境遇,张父有些颓然。

“咱们这些年虽说不上大功于国,但潜伏辽境十余年,也该有个封赏才对。我可听说当今陛下是仁君气象?如果拖司使大人向陛下讨一个恩旨呢?咱们就算是死在辽境,那也是咱们这些人的命数。但是把小义搭进去,我是一百个不答应的。我想让他回到大宋,在那里娶妻生子,毕竟那里才是根啊。”

张母目光逐渐鉴定的说。

张父似乎被媳妇说动摇了:“等见到来人的时候,我先探探话吧。要是个好说话的还行,就怕和以往一样,只知道拿大义压咱们,对咱们的死活不闻不问。”

“哎”

听到丈夫这般说,张母也只能一声叹息。对于南边那些人的心思她太了解了,知道让孩子回宋的事情怕是千难万难。……

“哎”

听到丈夫这般说,张母也只能一声叹息。对于南边那些人的心思她太了解了,知道让孩子回宋的事情怕是千难万难。

翌日,张义天没亮就起了床,在空荡的大街上慢跑锻炼。经过这昨日的思考,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既来之则安之,怨天尤人没有半分用处,只会给他带来烦恼。既然如此,不如拥抱这个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变的更精彩。

等回到小院已天光大亮,餐桌上依然摆着稀粥咸菜。爹娘早已坐在餐桌前,见张义回来了,张母才埋怨道:“一大早就跑的不见人影,要是遇到拍花子(人贩子)的,还让不让我和你爹活了。”

此时张义站立桌前,郑重的向父母深深一揖:“爹,娘,以前孩儿胡闹,让您两位担心了。孩子知错。以后定然奋读书,不给你们丢脸。”

张父张母表情怪异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又彼此对望一眼,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这事闹哪一出啊。

还是张父先反应过来:“来,快吃吧。一会儿去私塾上学。”

等吃了饭,张父又夹着包袱匆匆出门,张母则把已经收拾好的书箱给张义背上。临出门还嘱咐道:“记得把落下的功课摘抄回来,到时候娘给你讲解。陈先生如果问起,就说多休息了几日。”

辞别了老娘,张义凭着记忆来到距离不远的私塾。说是私塾其实不过也是一个住家小院,先生一家在正房居住,而厢房则摆放着几个书案,权当教书使用。

等张义走进房间,先生居中而坐,早已开始教学,下面端坐着几个和张义一边大的学生。

陈先生见张义来了,便面带微笑问道:“小义,身体可康复了?”

张义听先生问起,忙施礼道:“劳先生挂念,学生身体已然康健。”

说完便走到自己的书桌坐下。

张义算是这些孩子里的尖子生,陈先生也是寄以厚望的。待得下了早课,其他学生孩子还在休息的时候,陈先生把张义叫到自己的书房,问到:“小义,为师打算让你参加今年的院试,你可愿意?”

对于突如其来的问话,张义感到很为难。这个张义的前身算是个聪慧好学的,不仅熟读古籍且书法底子扎实。可现在的张义不是啊。经史子集就不要想了,读过的古文只限于《三百千》,更不要说拿起毛写字了,从小就没练过啊。这种水平去科举,和自杀又有什么区别?

思来想去张义觉得还是不能直接回绝先生的好意:“先生,科举乃人生大事,可否允许学生回家问了爹娘。”

打定主意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就以大病失忆为由头。

陈先生想了想也对,虽然张义是自己的学生,还是要和他爹娘商讨一下孩子的前程,才够妥当。

下午,张义强忍着困意算是把课听下来了。不等同学们邀约去玩,便辞别了先生,逃出私塾。太危险了,自己怎么把这个时代以文章论英雄的事情忘了。就算没忘记也没办法,从小接受的教育,和这个时代的完全是两个概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