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发愁 (第2页)

作者:我有地球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

山民们现在只能算个民兵队伍,妇孺留在黎县,用揭德的产业养活着,自己扛着锄头类农具步行向北。

李汉儒他们一行后勤人员有马车,度比他们快一点。

而杨轩比李汉儒的队伍都还要先行一步,找的借口是他先去盐碱地考察土地。

但其实他早在去年就已经摸清了这块地的状况,定下了招收山民开荒的策略。

也是因此,他对物资清单的规律有了更多了解:

它为杨轩解锁新种子的规律似乎与杨轩能得到什么样的地去做种植有关。

也就是说,如果杨轩获得了蛮族许可在圣山高海拔地区种水稻,物资清单说不定会给他提供“高山旱稻”

的品种。

这种水稻种子能在缺水高山上能获得4oo斤亩产。

可惜他只有一座小山丘,拿出来的只能是一些实验性的果树与药材了。

总之如今盐碱地开荒对于杨轩来说不是问题。

杨轩带着一帮人骑马几天疾行三四天,与从雷州主城出的王洪年在盐碱地汇合。

目前商贸活动在雷州主城,不像一路北上游历在别人地盘,冼承业的安全问题不需要王洪年事事亲为操心,他可以脱身回来帮他的家主了。

杨轩吩咐王洪年在盐碱地附近做出了轰轰烈烈搭建未来山民的简易住所的样子,口号是把这里建成一个屯军小镇。

这个工程开展起来,造成所有人都以为杨轩一心在这里投入开荒的假象。

杨轩实际干什么去了呢?

说起来有些复杂,简单说是愁军队装备去了。

-----------------

杨轩前期在雷州能征召的部队只是基础的步兵。

步兵是征兵里难度最低的兵种,他们的装备相对其他兵种简单,技能要求低,他打算把山民按照屯田兵的模式先训练起来。

所谓的“训练”

,也就是十全大补丸的基础版,再加半天军事训练,半天荒地劳动。

即使不考虑马匹的问题,若是要让一万人的步兵军队吃饱,那么每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应该是多少呢?

作为军人来说的训练量、行军的消耗,都比普通人大,想想运动员的饭量就知道了。

运动员还有大量的肉类蛋白质补充,雷州目前条件可没那么好。

雷州养猪业刚刚正在起步,大规模的养殖场只有杨轩在搞,肉类供应还是不足,所以军队消耗的粮食配比就比较高。

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下,每人每天消耗能量是过3ooo卡的,纯由大米提供,就需要差不多4-5斤大米。

按4。5斤计算,那么一万人的军队,一天就要消耗22。5吨。一个月是675吨。

若是依靠原本水稻产量只有2oo斤的亩产,对雷州是不小的负担。

如今水稻产量提升到亩产六七百斤,需要的地相对减少,而且还能够以番薯补充。

每斤番薯热量是每斤大米的7成,也就是大概需要差不多1。4斤重量的番薯才能完成1斤大米提供的热量,但番薯产量是大米的5倍以上,完全抵消了热量比大米少的缺陷。

即使雷州税赋收不上来,仅仅依靠领主的田产,外加开荒面积,似乎就杨轩自己便能养得起这群山民转化的屯田兵。

如此一来地主们即使抵抗纳税,短期内也不影响杨轩养出第一批自己的士兵。

有了第一批,后面就不愁了。

以战养战的道理杨轩还是懂的,他感觉就算是新手上路,第一次操作,打一打地方土豪的私兵,总不至于还能输吧?

日益增长点下山山民数量,使得杨轩有些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