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第2页)

作者:慕容红苓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至于宝钗和宝玉的婚事,贾府之前就看不上他们家宝钗,现在只怕更甚,所以将自己留的信物和宝钗的生辰八字要走了。

这京城,她们当初就不该来,否则的话也不至于弄成这样家破人亡的结局。

宝钗心中凄苦,可又无可奈何,母亲既然都已经做出了决定,她一个闺阁女儿又能如何?

当然,对于薛家这样干脆利落地离京,众人也是极为惊讶的,不过唯有王熙凤夫妻二人并不惊讶,因为这事儿便是他们夫妻出的主意。

薛家离开了,因为薛王氏和宝钗极其家人的一路打点,薛蟠虽然吃苦受累,可是相较于牢狱生活,如今不知道舒坦了多少倍了。

日后宝钗却是另有一段姻缘,与贾家的宝玉不成,可和甄家的宝玉结成了夫妻,因为甄宝玉的上进,终究也算是圆了她的青云梦,成为了诰命夫人,虽然品级不高,可宝钗也已经满意了。

毕竟以为自己终身无望了,要老死娘家了,可谁知,甄家竟然会上门提亲呢?

他们在金陵,也是素知甄家之能,之富的。

尽管如今的甄家看似家道中落,可毕竟哥儿上进,又有王爷和贵太妃照拂,所以薛王氏和宝钗商量之后,应下了这门亲事。

前来探望父亲,二叔,准备告别了他们上战场的甄宝玉也也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就这么随便地将亲事给解决了。

不过对于薛家的这位姑娘,他还算是满意的。

毕竟才学,人品都不是庸俗之人,只可惜,夫妻俩一朝成亲,便面对着别离。

怀孕半年的宝钗沉默温柔地将丈夫送去了战场,希望他这一去,能旗开得胜,立功而归,为家中的长辈赎罪,让甄家赎罪,能消去甄家的罪籍,至于能否科举,并不太奢望。

宝钗回了京城,却是老老实实地跟着甄家人一起住在郊外的庄子上养胎,也不多事儿,毕竟这里的生活已经足够让她满意了。

至于贾府,她再也没有上门过,甚至贾家二房都不知道这位外甥女已经回京了。

薛蟠带着母亲在西北生活了一辈子,娶了当地的村姑为妇,别的不出挑,可是这位儿媳的肚皮却是争气的很,三年抱俩,都是大胖孙子。

薛王氏顿时满意了,只要薛家的香火承继有望,其他的她也不想理会,薛家已然败落,如今的生活已经够好了。

毕竟在这里,除了甄家,也没有人认识他们,所以一家子人的生活倒也勉强地过下去。

宝钗的嫁妆有些减薄,不过也是薛王氏和薛蟠母子尽了全部所能置办的,也算是一腔慈母之心。

长兄为父,薛蟠也不是没有后悔过的,可后悔无用,也只能希望妹子能得了丈夫的怜惜,依着他妹子的人品能耐,想要赢得婆家的心,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薛蟠这想法却是没错!

就在甄宝玉第一次上战场,斩杀了四五个敌人之后,接到了京中传来的书信,他的妻子,甄薛氏为他诞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甄家后继有人了!

不仅是甄家的主子们高兴,便是宫中的太妃娘娘也是欢喜的很,不过因为宝玉的这个媳妇儿是薛家的姑娘,所以并未召见,可是无数补品,珠宝首饰地赏了下来,指明了说是给宝钗了,别人也没脸去跟她一个晚辈去抢东西。

甄家如今败落了,可好歹也算是有些家底子的,又有王爷和太妃娘娘的照拂,所以吃穿不愁,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凭什么宝玉能是良民,能是自由身,可是二房不论儿子女儿都只能是罪籍呢?而且眼看着孩子们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他们这样奴才的身份,好人家的孩子如何会看上甄家的儿女?

良贱不婚,他们的子孙后代难道要一辈子都是贱籍了?

对于两房的这些争斗,宝钗却是从来不去掺和,毕竟她是个儿媳妇,是个晚辈,哪里能插嘴说话了?

她的儿子,并没有请了乳娘照顾,而是自己亲自母乳,虽然身边也有莺儿跟着,可毕竟年轻,她又知道什么呢?

所以宝钗就更加忙碌了。

她现在最为期待的便是丈夫能凯旋归来,阖家团聚,再不然丈夫带着自己去了边关,虽说辛苦,可至少一家人是在一起的,这样分离,时间久了,谁知道会是个什么情形?

不过可惜的是,宝钗的这个心愿却是一直都没有达成。她的儿子都四五岁了,都已经开始启蒙读书了,可仍旧没有见过父亲长的什么样子。

可甄家子弟不能科举,读书又有多少的用处呢?

对于别人的嘲讽之言,薛宝钗却是不理不睬,继续地教导儿子读书识字,练字作画。

不论如何,至少儿子将来能靠着这些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也许他也会跟丈夫的脚步上了战场。

后来的宝钗,看着丈夫从边疆带回来的所谓二房,虽然面上还带着微笑,那谁都能看出来上面的勉强之意来,而且这位二房竟然还是官家女子,尽管父亲的官职不高,可是对上一个商户出身的主母,她还是挺有优越感的。

她的儿子六岁,二房的女儿竟然五岁了!

这一刻,薛宝钗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都是拔凉拔凉地,似乎是冬天手脚浸入了冰雪中一般,怎么捂,怎么搓,都热乎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