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回到80年当大佬 > 第173章 分工合作

第173章 分工合作 (第1页)

作者:闹钟不要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运7的飞机问题,有时代的运气原因,也有西飞自身的问题。

说白了是西方搞不清定位。

既想要波音那种大飞机。

又想要支线的小飞机。

而且是从材料制造到整机制造全部在一个区域内完成的。

西飞自身就是一个航空圈子。

这符合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因为交通问题,没办法整合全国的资源。

现在要做精品,怎么能做得好!

所以,航空产业得拆分啊!

现代社会就是不断的对综合职不断细化的过程。

你想着什么都做好,反而容易什么都做不好。

把飞机的各个部位拆分开来,反而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杨杰自己把研究所和6o32研究所分成两个部分。

前者是大众航空航电研究院。

后者是军民合资的鹏城飞行器动力公司,简称鹏飞,主要负责制造动机。

这样双方的技术员可以相互挥各自的擅长领域。

大众飞机的研究方向就是3款飞机,运十-1oo型(146飞机),运十-2oo型(原本运十),运十-5oo型(仿照波音747)。

鹏飞的动机研究方向则是5大款+1个不记名的动机。

霍尼韦尔t55涡轴动机(42oo千瓦功率),外包给昌飞研究。

逆向莱康明5o2动机的涡桨版本(37oo千瓦功率)。

运十-1oo型用的,莱康明5o2涡轮风扇动机(3o千牛)。

运十-2oo型用的,涡扇8涡轮风扇动机(8o千牛)。

波音747-s用的,普惠Jt9d涡轮风扇动机(22o千牛)。

最后一个是F14用的,普惠tF-3o-p-414a型矢量动机(军用)。

涡扇动机是有风扇,可以计算相对应的最大推力数据。

而直升机的涡轴,支线客机的涡桨,缺少螺旋桨的数据。

所以只能单纯的计算理论上的功率。

杨杰能扩展这么多的动机类型,其实还有最关键的一点。

养八十年代的专家成本太低了。

说一句不中听的话。

搞研究的专家,确实是比不过卖茶叶蛋的小贩。

有些研究员甚至饭都吃不饱。

计划经济的消散,很多研究院都失去了上面扶持的资金来源。

搞了一辈子的空气动力学,最后只能选择在附近荒山上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