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第2页)

作者:陈财主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电啊电,给人类带来更亮的光明,更强烈温暖的电,你终于要回到我身边了!

江心竟然像个猩猩,胡乱朝着空气里挥起了拳,她要把每个房间都装上灯泡!

两个孩子见江心这样蹦,也跟着凑热闹,握着小拳头朝空气里胡乱挥舞,一家人围在一起亲成一团。

部队既然同意了拉电线的事,也没为难霍一忠,很快就让人上门拉了线,装上了江心特意托人在市里买回来的灯泡和拉灯绳。

第一次拉灯绳的时候,没有亮,估计是线路有错,江心揪着心,还以为是技术不过关,拉电线的技术兵更慌,他来之前就听了不少关于江嫂子的坏话,生怕挨一顿骂。

好在江嫂子没说任何不中听的话,只是请他再看一看哪里有问题,技术兵擦擦额头的汗,出去门口,爬上三角木梯,观察了一下,拿了工具把线重新接好。

霍明在屋里探头看了一眼,趁着人不注意,搬了张凳子踩上去,拉了一下那条绳子,灯泡发出一阵无声柔和的白光,把半黑的屋子照亮。

江心惊愕了一下,随之抱起霍明猛亲几口:“宝贝你真棒,不愧叫明明!

你就是家里的明灯!”

“我也要玩!

我也要玩!”

霍岩这几日和家属村其他的孩子玩在一起,口齿伶俐了许多,说话也完整了不少。

霍一忠就把霍岩抱起来,让他拉灯绳,姐弟俩儿轮流玩得不亦乐乎。

总之装上电线电灯第一天,两个大人负责招呼上门的邻居,两个孩子就负责给他们表演开灯关灯。

这鲜亮的新房、温馨的灯光、新打的还飘着桐油的崭新家具,还有那个奇怪的蹲厕,可把家属村的人看得眼热不已,房子建不起,家具可以用旧的,拉电线就三百块钱,咬咬牙,是不是自己家也能去申请申请呢?

只是这么想的人多,去做的人几乎没有,大家在被窝里把这些话讨论了个底朝天,但最终都选择捂着兜里的钱,主要是觉得为公家的房子搭钱进去不值得。

有人还好奇地朝江心问她娘家是不是城里的大领导,咋钱怎么都用不完呢?

这话就问得诛心了,现在的领导哪个是有钱的?祸从口出,这人也真敢讲。

大家都以为他们兜里有做金山银山,可谁知道为了拉电线,他们已经欠了部队两个月的工资了,江心笑而不语,把邻居一个个送走,回头看着自己通明透亮的家,有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等家具厂的人把桌子送来,又把一大两小的床分别抬上去装好,江心带着霍明霍岩去摘了好多野花儿,扎成一束,找了个汽水瓶子,摆在屋里头。

到了夜里,霍家小院儿开了电灯,灯下映着花儿,一家人说说笑笑,在客厅灯下吃着滚烫烫的汤面,这有奔头的好日子,任是神仙老爷来也不换。

作者有话说:

今日双更

第69章

炎热的处暑一过,就是白露,蝉鸣渐稀,太阳依旧猛烈,只是早晨起来,发现阳光逐渐变得更加金黄,照在一排排白杨树上,秋风吹过,有种秋水静默的气息,农人们开始赶收玉米和高粱,地里每日都是热火朝天的干劲。

市集上也逐渐有新鲜的玉米在卖,郑婶子和苗嫂子这些有老经验的人,带着江心去买了不少玉米,在院子里晒干后磨成玉米粉,说是冬天猫在家时泡几勺喝一喝,加点糖,别提多舒服了。

霍家的房子建好,成了家属村的独一份儿,头几日大家都贪新鲜,时不时在吃饭的时候,端着个碗出来看看,有嘴里发酸心里发苦的人竟说霍营长好大的胆子,住的房子竟比鲁师长和姚政委的还好,管他是谁出的钱,他们就应该把这房子让出来,给更高的领导住。

幸好这话没被江心听到,不然抓襟见肘的江心得和人打架!

近日心烦气躁,皆是因为她兜里没钱了。

前两日买了三个腌制的羊腿,和一大包当地的干货寄回新庆老家,算是给江家人的中秋节礼,出嫁的女儿,是要给娘家送东西的。

羊腿刚寄出去不久,她就收到了新庆的包裹,就是前阵子江家人说的六斤棉花、五斤白糖还有两块蓝色的棉布,从邮递员手里交到了她手上,打开包裹,里头夹着一封短信,是让她用蓝布给两个孩子缝身棉衣棉裤,孩子不经冻,趁冬天还没到,得先准备起来。

江心心里很触动,这必然是江母的主意,她怕女儿生不下孩子,那小霍的两个孩子可能就是她以后的倚靠了,孩子跟猫儿狗儿一样,得从小带着、疼着,先付出,才能有收获。

霍一忠回到家,江心把那封短信给他看,霍一忠看完,把两个孩子招呼到身前:“过段日子,你们两个学会写字,就给新庆的外公外婆写信,谢谢他们给你们寄棉花。”

“什么是外公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