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第1页)

  这个披甲程度,地方守卫绝对做不到,大殷的军队中只有神武军中,有如此高的盔甲覆盖率、武器精良度。

  &1dquo;神武军。”头目咬着牙,眼神阴沉地挤出几个字,&1dquo;撤。”

  &1dquo;老大,这要是撤了,咱们什么也没找到——”

  &1dquo;撤!”头目反手扇了他一巴掌,声音震耳欲聋,&1dquo;这是国朝精锐!想不想要命了!想不想要你的全家性命了,还不快跑!”

  几人立刻离开了室内。

  又过了几息,确定周围没有任何动静后,在劈碎倾倒的家具之下,魏侍郎推开断裂的桌角,灰头土脸地从里面爬出来,他额角渗汗,脊背嗖嗖凉,呼吸几乎不属于自己。

  他腿脚软,抱着用包袱皮随意裹起来的文书账本,蹑手蹑脚地摸着黑走到门口,刚要跨过地上的尸体,忽然被一只手死死地扣住了脚腕。

  背上扎着羽箭的粗壮男人在血泊中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他身上的官袍,张开嘴,一个字一个字地喊道:&1dquo;抓住你了——”

  &he11ip;&he11ip;

  京都,慈宁宫。

  &1dquo;这就是京中时兴的花样子,喏,母后觉得好不好看?”

  王皇后松了,让开几步,将花容月貌的魏夫人展露出来。

  魏夫人跟王皇后是两姨姊妹,姓张。这是她近几日来第三次来慈宁宫请安,只不过前两次董灵鹫都在忙碌当中,无暇接见,只由慈宁宫的女尚书接待奉茶,代为请安,而后便回去了,这还是张氏第一次撞见董太后有空的时候。

  初冬,殿内已烧得温暖。董灵鹫望过去一眼,评道:&1dquo;别出心裁,也是你这表妹生得好,正落在她眉上才好看。”

  王婉柔道:&1dquo;母后凤仪万千,若是您乐意,儿臣也给母后画的。”

  董灵鹫正给画上的朱鹮点色,转头晲了她一眼:&1dquo;难为你们费心,非要过来给哀家解闷儿,还拉着你这表妹一起。她这胎若是保养得不够好,哀家拿你是问。”

  王婉柔道:&1dquo;她腹中这孩子活泼得很呢,一定十分健壮,可惜儿臣无福,若是也有了孩子,真想与表妹的孩子结亲。”

  这就是句玩笑话,实际上,王婉柔的孩子是皇子、八成也是以后的太子,起码要魏缺做到尚书、有半个宰辅之职后,才有平等结亲的这么一说。

  董灵鹫也没当真,只是微笑不语。

  她给图卷设了色,随意地浅绘几。虽是玩乐,但心思不免挂碍到千里之外的国事,正当这时,一贯柔柔弱弱、温言细语的魏夫人轻道:&1dquo;妾斗胆,请求娘娘赐恩。”

  &1dquo;你说。”董灵鹫搁下,眉目温和地看着她。

  魏夫人挺着肚子,经周围宫女扶起,执意行了一个礼,然后道:&1dquo;妾想为腹中的孩子求一个恩眷福分,想让太后娘娘为他赐名。”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

  董灵鹫问:&1dquo;可知男女了吗?”

  魏夫人道:&1dquo;太医院几位大人都来诊过脉,应当是个男胎。”

  董灵鹫偏头跟瑞雪说了句话,她折身而去,不多时,原本被赶去侍药间看炉子的小郑太医迈了进来。

  他一身医官常服,衣冠整齐,衣衫上绣着华虫鸂鶒图,举止谦和恭谨、文质彬彬,看起来跟传闻中大不相同。

  在未见到郑玉衡之前,魏夫人仅在宫中风闻。以为他如此受到宠眷、能让太后娘娘另眼相待,不说是近乎妖魅,也一定是个不成体统的祸水模样,起码得非常人所能及,才会有这样的殊遇。

  可是闻名不如见面。

  郑太医虽然生得清俊出挑,但进退有礼,掌握分寸,一身温文如玉的书卷气。

  魏夫人甚至还觉得他身上跟自己的夫君有相同的特质,如石上清流,令人见了觉得心旷神怡。

  她不免为此前的误会感到羞惭,又觉太后娘娘让她最器重的太医给她诊脉,可见重视和爱怜,不由得心生感愧。

  郑玉衡依照着常礼为她探了探脉象,跟诸位同行的见解一致。

  董灵鹫点了点头,没让他下去,而是将蘸着青绿色的递给了他,指了指面前一半的画卷,让他继续。

  她转动着手里的珊瑚手串,指腹缓慢地拨动了一会儿,思索着道:&1dquo;就单名取一个拓字吧。守成思安者常有,开拓进取者不常有。倒是这字用得太大了,可让他以后成年了,取字思安。”

  魏缺的名字就是太过守拙不争、太柔和,所以才字叔满的,伯仲叔季,叔是排行,排行加上一个满字,正好两相平衡。

  魏夫人俯谢恩。

  董灵鹫说到这里,忽然转头,低声问他:&1dquo;你要字什么?你父亲可曾说过?”

  作者有话说:

  华虫:十二章之一,美丽的花朵与禽鸟之意。

  鸂鶒(xichi):文官补服上的文鸟。此处结合形容为杜撰。

  伯(孟)仲叔季:高中文化常识,其实不需要备注,但是想给高中生加深记忆(恶魔低语)

  第56章

  男子二十冠而字,不过本朝大多的官宦人家,在孩子十五岁束以后,便已经起字,只是二十岁行冠礼时才成为正式称呼而已。

  董灵鹫从来没有听到郑玉衡提起过他的字。

  郑玉衡稍微顿了顿,回:&1dquo;臣还未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