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第2页)

  作坊外头堆满竹材、木头,门口停靠一辆马车,车上装着一大捆竹简,还有数十枚用绳串住的木牍。

  这儿,是制作竹简与木牍的作坊。

  涓人将越潜交付管理作坊的官吏,表情严肃,嘱咐:“是越人,好好看管。”

  越潜颇有些意外,这三天里,他本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死亡。

  他是云越王之子,在融国苑囿里存活七年,是因为被遗忘了。而今来到融国政治中心,仍保有性命,说是侥幸,不如说他对敌人毫无威胁,甚至不屑杀他。

  宽恕源自绝对的自信,而非出自仁慈。

  进入作坊,当日就被安排干活,越潜与两名老奴负责用石片将竹木材剖开,进行粗加工,另有数名奴人,不停地将半成品的竹木板条,按用途削成不同规格,再刨磨,钻孔,穿绳。

  午后,作坊里仍是闷热,奴人低头劳作,监工在作坊里头走动巡视。

  监工巡视一番,站在凉风徐徐的后门乘凉。

  昭灵过来时,见到的便是这样的情景,作坊脏乱燥热,奴人默不作声干活,监工腰别鞭子,歪斜着肥胖的身躯,靠在后门歇息。

  从作坊干活的奴人之中,昭灵找到要找的人,那人坐在角落里,身影予人静穆之感,他手握石片,正在剖开一根竹材。

  回到寅都后,昭灵才知道他的名字,他叫越潜。

  越潜的身份和名字,与及被俘后的去处,被融国史官记载在一份名册里,有据可查。

  越潜的手臂和额头缠绑的布条已经解开,昭灵能看到他手臂上有道长长的疤痕,因为披头散,看不见他额头上的创口。

  也不知道伤口是像手臂那样结疤,还是仍旧淌着血水。

  昭灵本来不声不响,远远注视,直到监工现他,见是国君之子,慌忙过来行礼。

  听到声响,越潜朝门口投去一眼,他瞥见昭灵,目光淡漠,同时,昭灵也正看着他。

  四目相触,昭灵下意识地挪开视线。

  从作坊里出来,昭灵登上马车,叫御夫驾车前去藏室。

  御夫策马,马车缓缓离开简牍作坊。

  昭灵坐在华丽的马车上,回望身后逐渐变小的简牍作坊,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不一会儿,马车停在藏室院门外,昭灵下车,进入藏室。

  景仲延在藏室整理藏书,抬头一见昭灵进来,习以为常。昭灵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帛书,在靠窗的一张木案前坐下,低头看书。

  “灵公子从苑囿带回的越人奴隶,后来给送去哪儿?”

这事知道的人不多,景仲延却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