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华冠的拼音 > 第1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

第1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 (第2页)

烟雾缭绕的车厢里,时间不长,兵们都知道了现在局势,此刻的上海防线已经崩溃,他们这支沿沪宁线东进的部队,任务是加入断后部队49军1o9师,任务是掩护陈诚司令左路军撤退,49军大部已经退到了太仓,距昆山5o来公里,补充团全是老兵,一昼夜的强急行军就可以到达,但部队整编尚未完成,一个补充团起个屁用。

主力部队人员损失太大,为拖住日军的进攻,掩护国军主力部队撤退,49军急需补充兵员,所以把这些伤兵也抽了上去,其时,上海国军全线溃败,补充团根本就没有必要再上去,1o9师也下达了让补充团原地待命的命令。

但军政部的一帮大佬们,好象忘记了这一道命令,至少补充团到现在都没有收到。

补充团即将面对的是2o多万日军,有舰炮,有战车,就连原本就只有6ooo多人不满编的1o9师,也许都只是炮灰,补充团满打满算才一千来号,补充进去冒个泡泡倒也能听个响。

少尉通过报纸上的干涩的文字,分析出了战场形势。

新的命令还没到,兵们呆在没有火车头的车厢里,偶尔有跑下来活动一下手脚,放放水。

铁路两边是溃败下来的兵,在手臂上缠着白袖箍的军官带领下,一路向西,步行,看番号大部分是74军的,多日未洗硝烟熏过的破旧军裝,本是白色的衬衣领改了颜色,粘在一起油亮的头,幽黑的面容,一部分打着绷带,或抬或掺扶着,队列长长,一片颓废景象。

东北军原本是德式大编制,到补充团这没那么点讲究,临时整编的补充团,作为团一级的军队,在国军序列自然没有挂上番号,暂归49军1o9师所属,1o9师长高鹏远倒听说过,一个狠人,读完报纸的少尉伸了个懒腰,再仔细看着往日的报纸。

他的这一个排加上排副就26个人,不满编,在东北军标准排,4个班每个班1o人,正副排长卫生员三个班一个火力组对应46人,现在刚刚一半出头。

车厢外的雨下的不大,除了那些还在行军的人,没人愿意在雨中久呆,站台上无神的伤兵等着上火车,开往西边的火车即将送他们回南京,能走动的,向西边目标南京蹒跚着,有军官及溃兵收容所的人带着他们,也还算是有纪律。

现在,车站就是终点站,听说铁路被鬼子飞机轰炸,暂时不能通行,据说,要等到晚上才能走。

时间慢慢过去,中午吃饭的点到了。

少尉从车箱探出头,习惯性四下瞅瞅,跳下车厢,把手里的步枪反背肩后,与从车厢里走出来的二排长三排长互相看了看,再瞅瞅列车延伸的远方,灰蒙蒙的没什么好看。

这就是一连的三个排长,整队的事自有副排长做。

二排长不高不矮,普普通通的叫杨勇,爱牢骚,老兵油子。

三排长高杰,个头挺高,枪法好,老实勤快,没什么心眼;三个排长认识并不久,都是在整编伤兵时认识后凑到一起的,都是从东北打过来的,倒是团结。

“李排长,不知道连长接到命令没?”

二排长杨勇明知面前的这个姓李的排长不知道,还是问。

“火车就到这里了,估计还要走一段路,很快就会又见到罗圈腿矮鬼子。”

空中传来大口径火炮击后,炮弹与空气摩擦的声音,夹杂在爆炸声中也隐隐能听到,国军已溃败。大口径舰炮催毁工事,小口径炮是步兵及装甲部队进攻时进行火力压制,再用飞机航弹精确轰炸。

听李排长这么说,二排长乐了:“你这话说的,我爱听,这火车坐的屁股都肿了。”

“李哥,八十万大军都干不过小鬼--小罗圈,我们起个球用,不是又把我们当炮灰使?呃,这可不是我说的啊,连里都这么说。”

三排长高杰嘀咕道。

李排长没有接话头:“吃完饭再说”

一人一盒粥两馒头,一勺咸菜就直接倒进粥里,咸菜炒过,中间夹杂有肉粒,没人吭声,稀里呼鲁的声音很大。

吃不完的馒头就揣干粮袋里,习惯了。

铁路灰白围墙边,不高的缺口外边承担了厕所部分功能,浑黄顺着下水道流往不远处的河里。

蒸汽火车头在补充煤和水,冒着白雾,轰隆轰隆调试,准备到夜里再启程返回,完事后的兵们将随身携带的水壶,到车站锅炉房灌满,终于,在军官的带领下往候车室里钻,车厢里憋闷,广场上冷。

连长跟连副终于出现,看样子,跟团部几位大佬又磨唧了老半天,李排长习惯性的抬起了手瞄了瞄,才想起早把唯一值钱,在德国买的瑞士表,以低价换给了当铺。

连长其实也不知道李排长的底细,虽然都是49军的人,李远是上边安排下来负责收拢伤兵工作,据说是在东北时,私放红色分子犯了错,调补充团来打酱油,又混上了排长。

干了一年多,一仗没打就从大头兵升到排长,上升度倒挺快,据说身手不错,带兵也挺厉害,据团长说个人军事素质,全团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汽车,坦克,机枪,大炮没有不会的,这是人才,其实很多人不信,会玩那东西的人,一个排长,这不是屈才么?起码得是个中校才对。

反正都爱吹,是不是又有什么差别?

不过李排长的格斗倒是真的厉害,听说是从小练武,当班长时一个加强班12个大汉没干过他一个人,也就没哪不开眼的去找没趣了,自然没有人不服,军队里就看谁的拳头大。

给他升官也不敢,沾红的忌讳,这是全团统一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