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第2页)

作者:南烛青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就算这样,也值得孩子们在村里炫耀了,村里其他孩子可都是逮回小鱼后,自己放在簸箕里晒着,或者拿火直接烧着吃。

张文玉在处理掉他们的小鱼之后,想起之前楚瑜纠结的稻田养鱼的事,想着自己乖孙女的福气,打算还是跟周永山说一声,让周永山看看靠不靠谱,万一真的可行呢。

张文玉在去找周永山之前,又向楚瑜仔细询问了一遍,弄清楚她是打算怎么在稻田养鱼,几月份放鱼,放多少鱼苗,放多大的鱼苗。

张文玉到村长家时,正撞上周德阳和陈运邦他们在商量,怎么提高粮食产量,今年后续的粮食耕种规划。

“德阳大哥,大伯在在家没得,没出去遛弯吧”

张文玉看见陈运邦他们在,没有直接闯进去,伸着头在院门口问道。

周德阳看见张文玉就想起她说的干旱的事儿,现在见她又来找自家老汉,担心又做了什么奇怪梦“德忠家的,你进来嘛,老汉在家,你找他还有事”

“嘿嘿,那我直接进堂屋找他,你们继续开会嘛。”

张文玉没有靠近他们开会的屋子,径直走到堂屋。

张文玉把她和楚瑜的对话完全复述了一遍,然后坐在旁边不动,等着周永山反应。

“也不是不可能,你把德阳他们叫过来。”

如张文玉所料,周永山没有立马否定,反而是想继续商讨。

周德阳三人过来的时候,还没等他们问,周永山就开口了“今年五月份,试着往两亩稻田里面放些鱼苗,放9o尾鱼苗,放五六公分长的那种草鱼的鱼苗,不容易死。”

“老汉,你咋突然想往田里放鱼苗了,万一影响水稻的收成怎么办”

周德阳怀疑的目光瞥向张文玉。

“试一下,不得错,这么小的鱼苗,又不会吃秧子。”

周永山选择相信着楚瑜,而且听过这个主意后,他也觉得可行,没太大风险,“就算鱼养不活,也不会影响水稻,要是养活了,每亩田还能多几十斤鱼。”

“永山大爷,我们这容易下暴雨,一下雨,田里的鱼估计都跑出去了,最后啥也不剩。”

陈运邦帮着周德阳说。

张文玉见自己孙女出的主意,可能会实现,帮忙出着主意“你们不晓得围点网网啊,编点藤网或者竹网网,插到田边边,把田围起来,让鱼从上面跑不掉,从下面也跑不了。”

周永山没回话,只是点头。

“这,那我们试试”

周德阳不确定地问,“如果你坚持的话,那我们就拿两块田出来试一下。要是可行的话,明年就多拿点田放鱼,把收的鱼都做成鱼干囤起来。”

周德阳也是被可能来的干旱整得有些没辙,刚和陈运邦他们讨论半天,也没商量出出什么新花样,只能先把之前商量好的事情,先落实下来。

现在只要是有可能提高粮食储量的方法,他都打算试一试。

陈运邦和王昌林对视一眼,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只能同意。

王昌林是最了解村里的粮食问题的,也是最明白村民们在粮食上的消耗,大胆的提出“好吧,既然要试,就不要一两亩了,最少拿出十亩田来,放不同的鱼苗和尾数,做一下对比,看哪一种比较成功。”

周德阳他们又商量了一番,同意了王昌林的提议。

张文玉回家后,没有急着向楚瑜讨功,打算就等村里出通知,给楚瑜一个惊喜。

没几天,村民们就接到了通知,要组织人手去山里挖水塘,还要找地方挖水井,田地里种植的作物比例也要做调整。

“村长,怎么突然要搞这些哟过不了几天,村里的男人家都要去炼钢,就剩我们这些妇女,本来种地都不够人手,还怎么做这么多事儿”

“就是,我觉得我们地都种不完,你看我们上一年收的那些粮食,比男人在的时候要少好多。”

“对头,还有一些人真的是又懒又蠢,吃的又多,又不做事,连种地都不勤快。”

“你说的这些打井,挖水塘的这些事,我们做都没做过,这怎么干得来”

“村长,你怕不是想累死我们,然后给这些男人家又找一个新媳妇哟”

来坝上开会的这些妇女,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大多是抗议的话,说到后面把自己都逗乐了。

而以葛娟带头的那帮,在村民们口中偷懒的妇女,是闹得最凶的。

葛娟开口说“我们不得干,你看我们上一年过得是什么生活,你们在外面吃的粮食可都是我们供的,现在又给我们找事。”

“你可拉倒吧,我看你吃的粮食还是我们种的,你一天就在村里甩着手儿耍。”

葛娟旁边的人嘲讽道。

周德阳见他们讨论得越来越热烈,大声吼道“安静,是村里的老人认为明后两年,可能会有旱灾,我们需要多屯点粮食,还要多整点水。你们要是有意见,跟跟自己族里的老人说去,这是周王陈三个家族共同决定的。”

周德阳说完,下面一片哗然。

周德阳不管他们,继续说道“这可关乎我们的身家性命,可马虎不得,谁要是再偷懒,连公共食堂都没有他们的位置,直接去喝西北风。”

葛娟脸色一变,她可是享受到办公共食堂的好处的,不用那么累的下地,吃的一点都不比别人少,大声骂道“凭啥子,这个食堂可是公社让办的,说是人人平等,要让我们吃大锅饭。就算你是村长,你也不能让我们不吃饭。你要真这么干了,我们去上头告你,我看你这个村长还做不做得成”

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