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网 (第1页)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汴京,集英巷,盛家,连续三天,是盛家的春季小采买,往年一直都是大娘子王若弗开头指派,自有人去办事,但由于三位儿媳妇,两位身怀有孕,一位在坐月子。

所以今年,就由刘妈妈这位老将出马,葳蕤轩的一众女使侍女丫鬟婆子们,得了命令,干脆,不让望云轩,枫嫣小筑和小梅园出人出力,葳蕤轩一力承办。

盛家的春季采买,很重要,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孩子们,都需要置办一批新的物件,还得给未出生的,提前准备着。

还有就是汴京城内,四位出嫁的女儿们,时不常的回娘家来,各家各府之间,趁着这个时候,把能一起做的事,都各自派管事的一起办,像田产的种子,去年有预留的,今年需要添置的,或者想种些新的之类的。

铺面租给别家的,需要签订新的契约,自己用的,各州府的生意,需要随着朝廷新动向调整的。

城外庄子上,盛家本家和小梅园,需要添置新人的,要约伢行的人,带着身契,挑选人手,旧人需要放身契的,家生子,家生奴,到了年纪,婚配,住所调整的。

用大娘子王若弗的话说,才两年放手管家权,怎么今年的事,都赶在一起了呢?她捶着自己的老腰,看着有条不紊的,指挥人做事的刘妈妈,还有那些培养起来的,女使侍女丫鬟婆子们。

大娘子王若弗心里感觉,时间太快了,一晃,自己都快五十岁了。从出嫁,来到盛家,三十多年,好像还是昨天一般,现如今,这儿女一大家子,孙儿满地跑了。

大娘子王若弗心想,好像也挺好的,尤其是她脑中一遍遍的过,这些儿女们,独当一面的嫡长女,少年老成的嫡二子,虽浪荡过,但收心的嫡三子,有了未来,和如今高位的嫡四女,依旧娇憨的嫡五女,乖巧懂事的嫡六女,最可心的,淘气的嫡幼子,都成家立业了。

得了空,大娘子王若弗也坐在前堂正厅内,喝上一杯茶,招呼刘妈妈也坐下来,歇息一会儿。

只见大娘子王若弗,眉开眼笑的问道:“铨哥儿和镱哥儿呢,怎么不吵着,去看他们的小妹妹渔姐儿了呢?平日里,一大早就吵着,疯玩儿的,今日,我都没得见呀!”

刘妈妈笑呵呵的说道:“一大早,就被四姑娘派来的马车,都接走了,两位哥儿和渔姐儿都去桓王府了,说是陪煦哥儿一起看娃娃戏。

还说要一起去看大老虎呢,奴婢派得力之人看护着呢,各自的奶娘,丫鬟婆子们都带上了,听桓王府来的人说,得住上几日,让主母您与两位大娘子,不必担心。”

大娘子王若弗先是心里一惊,之后讪讪的说道:“墨儿也真是,她自己都大着肚子呢,却想着为我这做母亲的分担,还心疼她两位嫂嫂。

铨哥儿和镱哥儿得学着识字了,该开蒙就开蒙,要不就剩下淘气了,天天去小梅园,看那熊猫,大胖狐狸的,都不够,还要去看大老虎?估计以后也就剩下渔姐儿乖巧喽。”

刘妈妈呵呵笑道:“主母放心,两位大娘子说,只要生产之后就办此事,好在柏哥儿家的大娘子,比枫哥儿家的大娘子早生产,回头小梅园那边儿,七哥儿的大娘子这月子一坐完,人手不就都回来了嘛。

奴婢这边儿,都安排好了,老人儿用得放心,好在各家各府,咱们都有人手,哪位姑娘有身孕的,都能安排得当的。再说了,主母您这回头有更多小孙孙抱,还差这一时半会儿的小忙碌?

也就是春季采买,这个事一忙完,回头就剩下秋季收拢账目了,那时候,主母您手头不就又有人手了嘛。要奴婢我说,咱们盛家,还是生少了。

若要像汴京城的,其他达官显贵之家,那庶出的一大堆。哪有这嫡妻们,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的份儿呦!”

大娘子王若弗呵呵笑道:“行了,这就不错,起码嫡出血脉多了,日后不闹嫌隙。家里三位哥儿,没有个宠妾灭妻的,咱们盛家,就烧高香去吧。最浪荡的两个,如今都收了心呢,诶,小七呢?又去宫中奏对了?”

刘妈妈呵呵笑道:“七哥儿是入宫了,不过不是与官家奏对,他早上来时说,是去给太后大娘娘请安,估计午膳时候,能回来。”

可就在主仆二人叙话间,葳蕤轩的侍女彩环,与两位管事妈妈,一起进了盛家侧门,谈笑间,彩环的眉头,总是有些微皱,尤其是路过她们身边的,各个院子来往的女使丫鬟婆子们,平日里,他仗着自己是盛家主母身边的人,都有些趾高气扬的,可今日却稍微有些闪躲的意思。

而这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落在那些,不被人察觉的,几乎没剩下几个侍女丫鬟的院子的人眼里。

从盛家中堂中轴线为,松柏居,一三居,主君盛纮的书房开始,到傲雪居,最后经后堂中轴线上,从陶然馆,山月居,暮苍斋,哪怕是人来人往的葳蕤轩和几乎就要废弃的林栖阁,都一双双眼睛,和隐蔽角落里的人,将盛家笼罩在内。

但到了盛家祖父,昔日老探花郎,盛淮南旧府邸这边,望云轩和枫嫣小筑,又有两道大闸口一般,盛家本家这边的,哪怕是一等女使来此,都要过三道禀报,才能进去走动。

而每天这一切,都会有专人汇总,最后经小梅园云雪居的荔枝之手,最终交到青锋园的外书房的桌案上。

盛长林从程家兄弟俩,交过来的文书密函中,一一对照看,从汴京城的达官显贵家的动向,单独拎出太师府王家和康家的所有人,加上与盛家本家,或是别处的人,只要接触,就会留下蛛丝马迹。

一位康家当家主母,康姨母王若与身边的,从太师府王家带过去的陪嫁侍女,如今成了康家得力的管事,祁妈妈和她的两个儿子,一位游方道士,一位沁芳斋点心铺的小伙计,走进了视线。

从沁芳斋老师傅,每半月做一次的老式点心,到汴京城的达官显贵各府预订,改为旬日制作,最后这位小伙计,几乎无师自通的,仿制老师傅制作点心的式样,还真有三分模样,七分味道的。

但汴京城各家杂货铺子的账目嘛,还真隐隐的开始动了起来,最起码,那位游方道士,已经找了隐蔽之处,两天没露面了,监视他的皇城司的勾当们,轮班守着。

加上一些锦南侯府的护卫们,散落在汴京城的各个角落里,看着康王两家的动向。

盛长林的午膳,是在小梅园用的,本该去盛家本家的,但他硬生生的,拖到了掌灯时分,他到了盛家本家,在傲雪居这里,翻出两本道家经典。

之后他去到寿安堂,给盛家祖母请安,祖孙俩表面上喝茶叙话,但各自在桌案上,用手指写着什么,不临近看,真看不出什么来,至于叙话本身,除了谈论盛家人外,再无其他,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

盛长林出了寿安堂前,将一只小木盒,单独交到了房妈妈手中,仔细叮嘱,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从傲雪居,分出来的一位,非常不起眼的小侍女,进入了寿安堂,单独留在盛家祖母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