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95章 (第2页)

作者:张佳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队委会四个人在村外大库碰了个头。

大窑还在试验中,等到正式开始烧砖,同一时间用不了太多人,需要调班。

他们有造水车的经验,到时候各大队来学习的人就是现成的人手,现在也不用着急干活儿。所以四个人一商量,干脆让男社员们一起剥苞米,干完先放几天假。妇女们惊喜:"那扫盲课……"

赵柯无情地打断:“扫盲课每天照常,不能低于一个小时,具体课程安排听从庄知青和苏知青的。"

妇女们憋屈,

本着我不舒坦,别人也不能舒坦的心理,有妇女问:"凭啥村里的老爷们儿不上扫盲课?"这是个好问题。赵柯挑眉。

而男人们本来任劳任怨地搓苞米,突然来这一下子,就像是老老实实看家的狗,突然被踢翻了食盆。

“俺们扫盲干啥?”

“我们休几天还得进土密烧砖呢,哪有那闲工夫?”

"造水车也是精细活儿,哪能分神?"“我们不用扫盲!一家有个不瞎的就行呗。”

“再说这老些人,今天我干活,明天他干活儿,课都对不上,咋学?”

一群男人态度十分坚决,反对意见还能列出个一二三四来。妇女们还非得踢翻他们的食盆子,坚持大家伙儿一起进步。

最后赵柯给出了办法:“你们忘了?学校要放寒假了,不缺老师。大队会请顾校长结合大家的排班时间出一个课表,保证进步的道路没有一个社员掉队。"

男社员们:"……"日子没法儿过了。

他们转向赵新山,"大队长,你评评理。"

赵新山表情严肃,咳了两声,道:“记得劳逸结合,不要一味地忙碌。”

赵柯笑道:“好的,我们会科学、系统地作出规划。”

社员们搓苞米的力气都没了,蔫头耷脑。

朱建义猛地抬起头,“那村里的孩子们呢,疯玩儿一冬不得跑野了?大人们都上课,不能落下他们吧?"

>他这一句话,几乎全村儿人都附和起来。

"对对对,孩子们得管起来。""读书要紧。""哪能没文化?"

以前他们不咋重视读书不读书的事儿,都是老农民,种地要多大文化?

可赵柯和傅杭他们这半年多的表现,社员们渐渐意识到读书有用。他们自个儿读不读书不要紧,娃娃们读书有文化很有必要,当然得抓紧。

赵村儿小学的学生们完全不知道,他们期待的寒假,要泡汤了。

赵柯心里想笑,面上极其感动地对赵新山道:“大队长,你看我们赵村儿大队学风多浓郁。”

赵新山假装信了,再加上上次大队开小会,特地就赵村儿大队的教育问题讨论过,便点头道:“安排。”

赵柯忍笑应承。

今年冬天,大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得使大队的劳动更系统化、规范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把一盘散沙凝聚起来,必须得作出改变,必须得有章程,否则大队的副业不断增加,仍然按照之前那种上工模式,时间长了会乱套不说,管理也不方便。

这是大队发展不能忽视的一步。

赵柯请来顾校长和傅杭,三个人商量着,作出一个囊括全村人的冬日计划,几乎细化到一周的每一天。

倒是也不难,表格画出来,轮班固定,课程固定,往里填充人就行。

再定一个考核奖惩机制,不合格扣工分,优秀的有奖励。

那么期间,有个别调班或者缺课的情况,照常记录,但是只要考核超过合格线,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大队的规章制度,随着副业增加,产业扩大,绝对不能完全由个人拟定,所以之前合作社的社章不可以直接沿用,得重新开大会,由全体社员投票协商决定。

威信是威信,制度是制度。

大队今年的粮食全部入库入账,大队长赵新山和牛会计、许副队长研究分红,赵柯带着他们大队烧出来的砖,独自去了一趟公社找段书记和吴主任。

两人听到了一些关于“赵村儿大队烧砖要盖砖瓦房”

的风声,闲聊的时候还讨论过赵村儿大队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儿激进。

他们没想到赵柯惦记上了酸菜

厂。

但砖摆在两人桌面上,两位公社领导一对视,赵柯这种主动争取的性格,会惦记其实完全不意外。

就像赵柯说的,与其便宜其他地方的砖厂,不如鼓励本地集体产业发展。

段书记和吴主任简单沟通,便同意了赵村儿大队承包酸菜厂的砖瓦。

"不过丑话必须得说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