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长安长安 (第1页)

作者:灵麓夜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146章长安,长安!

见刘邦支持将国号定为“汉”

,陈洛缓缓吐出一口气,轻松不少。

如果华夏历史中有什么是必不能改变的事,那么其中定然是有“汉”

的存在,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精神。

哪怕在它灭亡之后,后世仍有无数割据势力将自己的国号定为了“汉”

这就是大汉魅力所在。

“老萧说第二件事吧。”

过了最激动的那阵劲头,刘邦平静下来,没有忘记正事。

从一开始就要确立国号来看,今日商榷的都不会是小事。

萧何深吸一口气:“确立国号之后,接下来是需要定下您的称号。是否延续秦代的制式,称呼您为皇帝,天下仅您可自称为朕。”

“朕觉得这样不错。”

对于这个提议,刘邦欣然同意,并迅进入状态。

在战国时期,“王”

这个称号已经泛滥,天下是有七王并存,比起春秋时楚国自封为王,会因为逾越礼制被天下轮番上阵暴揍,情况已经大为改变。

因此王这个称呼在秦国统一后,在天下人的心中亦没有邦周时期那么神圣,故而秦始皇是“去‘泰’著‘皇’,采上古‘帝’号,号曰皇帝”

至于“朕”

这个曾经平民百姓可用的自称,现在同样逐渐是限于皇帝使用,常人乱用,会招来祸端,轻则牢狱之灾,重则流放杀头。

陈洛对于这点倒没有什么想说的。

哪怕他现在制止刘邦这么做,后世皇帝一样会选择让自己拥有在称呼上的特权,自己不可能一个一个前去阻拦。

在这点上达成共识,很快翻篇,进入下一个话题。

萧何神色严肃,郑重道:“王……皇上,国号、尊号已定,那么国都定于何处,您是否有自己的见解?”

刘邦愣了愣,然后说:“继续定都咸阳吧,大汉的国都建立在关中这样山河形胜之处,断然是不会有错。

莫非回沛县?那也不合适啊。”

自己在国号上或许还会考虑一下沛县的存在,那只属于“虚名”

的范畴,无伤大雅。

可在定都这样真正关乎国运的大事上,他是不会犯糊涂的。

从沛县起兵以来,从赵地到楚地,从汉中到齐地,刘邦可以说是行迹遍布九州,对各地情况是亲身了解过的。

中原的洛阳一带从天下反秦开始,就是拉锯战的主战场,可以说被打得个稀巴烂,恢复起来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

大汉的国都是不可能建在废墟上二十年。

那比起诸侯的王都还要差劲,天子威仪何在?

至于赵地、齐地,刘邦在这两处地方是没有任何的基本盘,定都在这两处地方,他是需要花费三十年时间,在一代人,甚至两代人心中建立认同感,让他们认同“汉人”

的称呼。

而在那之前,恐怕王畿附近出现大批反贼都不会是什么奇怪的事。

楚地原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受到战争影响波及小,刘邦和诸多手下的老家都在那边。

可项羽是要受封为大汉楚王的。

将自己的国都挨在一个强大的诸侯王封地边上,哪怕现在自己有能力把控局面,哪怕项羽造反都不会出现问题,可将来呢?

有些时候不能只用短浅的目光去图自己爽快,需为子孙计耳。

因此兜兜转转,刘邦觉得定都关中成了最佳选择。

当年亡秦战争在进入函谷关后,造成的破坏不大;项羽灭雍国、塞国,更是迅捷。

外加当年“约法三章”

的影响,刘邦在老秦人心中的恩德与威望不小,可以把他们变成大汉的基本盘,成为核心的“汉人”

关东的赵人、燕人、齐人、楚人等等,刘邦不急于一时,待一百年后,天下自然只会剩下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