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第2页)

作者:南烛青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对头,洋芋和大豆也要多种一点,比较管饱,还有苞谷这些比较耐旱。”

“真等干起来了,谷子这些肯定收不到多少。”

“我们要不要把山脚下那些地开垦出来,再多种点粮食,虽然那个地不肥,产量估计不高,但有一点是一点,我们都饿怕了。”

“还有坡上那些什么野菜和青菜,还有山里的竹笋,大家能晒干的,都晒干收起来,能做泡菜的都做起来,就怕到时候连草都没得吃,要像原来老一辈说的那样,啃树皮和吃土。”

“对头,这才没过两年好日子,好不容易大家都能吃饱了,老天爷怎么还看我们不顺眼,是要饿死我们才得行么”

大家因为相信村长说的话,才更要想活办法下去,主要考虑的都是粮食和水。

要真是干旱,不是说今年留够明年的粮食就可以了,要考虑到如果明年颗粒无收,后年也是没有粮食的,所以这个囤粮数量非常大,当然也很难。

“大家说的这些我们都考虑到了,也都记下来了,会逐步安排人去做的。只要大家不嫌麻烦,不怕累,我们相信,再大的难关我们都能跨过去。”

周德阳等大家都讨论好了,开始回答和安抚,“还有这个消息是可以透露出去的,其他人相不相信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知道,大家都有好多亲戚在其他村,我要提前跟大家声明一点,也算是是丑话说在前面。现在可以让他们做准备,但如果现在不相信,反而等干旱的时候过来求助,那可不行。我们村肯定是没有多的粮食可以匀出去的,也不允许大家的亲戚过来投奔,一切以村里人的性命为主。”

站在下面的村民们,理解的点点头,但心里并不好受,并不能确定真到那时候了,自己有没有那么心狠。

“好,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接下来就是具体的事情安排。”

陈运邦接过王昌林的本子,开始安排事情。

因为挖水塘和挖水井都比较费体力,男人做的更快,就更要趁大家还没有离开,抓紧时间开始进行,这个是排在第一位。

在周永山的建议下,挖井的时候,张文玉也是抱着楚瑜跟过去的。

虽然周德阳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带上德忠家的,至于还带上个孩子,就更搞笑了。他更搞不懂的是,他老汉还让他,打井的时候,一定要听德忠家的话。

周永山也不需要周楚瑜和张文玉做些什么,只需要在找寻位置的时候,让张文玉问楚瑜一句想不想在这里挖井。

所以在周德阳带着村里的壮劳力,四处找地方,打水井的时候,他们耳边就时不时响起,张文玉和周楚瑜之间令人笑的对话。

“乖乖,你说他们在这儿能挖出水吗”

“婆婆,我觉得不得行哦,你看这里这么干,花儿都不开,唯一开了一朵,还焉了。”

“婆婆,我觉得这里可以呀,你觉得呢你看这里的小花开的多好,好漂亮,我摘一点回去编花环吧,哥哥现在编的花环可漂亮了。”

“嗯嗯,我也觉得,那我喊他们过来试试。”

“嘿嘿,婆婆,这个要看你,我觉得我说有水的地方一定没得水,你可以让他们,和我反着来。”

“不得,婆婆相信你的话,说有水一定有水。”

周楚瑜心想婆婆的运气真是越来越好了,不仅能抵掉我的霉运,还能让我的话成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要抱紧大佬,努力蹭蹭。

张文玉心里纳闷乖乖到底是怎么看的,真的是单纯看花么那怎么我看见花开得茂盛的时候,说这地方有水,结果怎么就没有呢

楚瑜也没意识到,张文玉问自己话的深意,只当是她婆婆在自己的要求下,抱自己去看热闹,毕竟她还没看见过挖井。

大多时候,楚瑜潜意识的判断都是准的,挖井的效率大大提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村里已经多了七口井,而且都是那种盖着石板,平时用不上的深井。

与此同时,陈运邦负责的在山上挖水塘的工作,进展不算快,直到他们挖好井,也才挖了两个水塘,而且里面都没有水,需要等下雨储水。

陈运邦在问过周德阳之后,机智的把张文玉和楚瑜借了过去,当然是都给她们记了工分的。

在陪着大家挖井的这些天里,还生了一件趣事。

周楚瑜由于是头一次得到工分,还是满工分,非常兴奋,有一天对张文玉说道“婆婆,我觉得这个活儿比较轻松,还都给我们记的满工分,以后你就多争取点这一种活儿吧,比下地轻松多了,这样就不会累着你了。”

周楚瑜说出这句话,一方面是真感受到这样满山跑的自由,比较开心;另一方面也是真的心疼她婆婆。

在周楚瑜残留的印象中,五十岁还不算老,反正应该比她婆婆年轻好多,她觉得这样的差异,主要就是因为她婆婆太辛苦了,晒的累的。

“这地里的活,大家都不干的话,谁干呢,总得有人干吧,不然我们吃什么。”

张文玉好笑的回答,想了想,又教育道,“乖乖,你可不能跟着葛娟学,又懒又蠢。以后你长大了,就算自己不愿意干,你得监督叫你其他人干,你可以懒,但要管得家里人勤快,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