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殿试 (第1页)

作者:云间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除了个别词句上略有出入,几乎无甚差别。

马乐悄悄扭头看了看黄翰,黄翰也在看他,四目相对,虽然啥也没说,神情却是一样的:不可思议、出人意料,惜时(高希的字)是人还是鬼?

两人又扭头看高希,高希便耸了两下肩,双手微微一摊,一脸无辜的表情,意思是: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好吧,就当是撞了大运吧!

“。。。子诸生蕴之有素,其于为治之要,时措之宜,悉心以陈,毋徒泛泛,朕将亲览焉。钦此。”

杨士奇宣旨毕。

“遵旨。”

众生再次跪拜,马乐以“会元”

身份代众生接旨。

繁琐的仪式终于结束,进殿,已经是辰正时分,大概后世早八点的样子了。

每个考生的考桌上已经放着刚才所宣的圣旨的上的考题,还有草稿纸和正式答题纸,墨俱全,正式开考。

殿试所在的奉天殿,也就是在后世影视剧中文武百官上朝,与天子一起商议朝政的大殿,老百姓喜欢称之为“金銮殿”

金銮殿,最早的名字叫奉天殿。大明迁都北京后,北京的紫禁城中的金銮殿改称“太和殿”

到明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内一场大火,烧毁了多处殿,其中也包括金銮殿。

几年后重建完工,改称“皇极殿”

此时,永乐皇帝高坐在殿中高高的龙椅上,他早就看到了高希,心中甚是欢喜:这小子到底还是一路考到朕的金銮殿上来了。

朱高炽也很激动,不时向高希的方向瞥上几眼。

无论今天高希考得如何,他注定将是大明朝第一个参加科举考试且取得进士功名的皇子。

大多数考生还在构思的时候,高希、马乐、黄翰三人已经开始在草稿上文不加点地写了起来,一众考官都吓了一跳。

今年的策问题有这么简单吗,不用思考就能开始写了?

杨士奇最先走了过去。

他先到高希的边上站着,看了一会儿高希已经写出来的部分内容,不住地点头。

能不点头吗,高希此时默写的文章,正是本该马乐写的策问篇,马乐由此得了历史上这一科的状元。

他又走到马乐、黄翰那里去看了看,又都点了点头。

能不点头吗,他们已经根据这道策问题,写过好几篇习作了。

在场的考官们见杨士奇如此表情,更加好奇,都轮流过去看了看,都是又惊又喜。

按程序上来说,殿试结束后,要进行阅卷与评审,然后由内大臣选出他们认为最佳的十二份试卷。再由读卷官,读给皇帝听。最后,由皇帝选出状元、榜眼和探花。

从这些考官的表情来看,高希、马乐、黄翰的卷子,很有可能要被选入读卷。

不过,殿试也是公平的。所有的试卷收上去之后,也会弥封,但不再誊写朱卷。

照常理来说,写策问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为考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大多数考生都是平民子弟,有些还来自穷乡僻壤,猛然间进了金碧辉煌的金銮殿,又当着皇帝的面写文章,会紧张到虚脱,额头出汗、双手颤抖、大脑短路,结果挥失常。

就算是才思敏捷的考生,也要在草稿上字斟句酌,修改到觉得没有问题了,再誊写到试卷上去。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到午正之后,也就是大约中午十二点之后,才6续有考生开始交卷。

突然,高希站了起来,就像是后世考场交卷一样,将长长的试卷按照原本的折印折好,一只手拿着向考场前走去。

“放肆,你要干什么?”

一个巡场考官厉声呵道。

“我要交卷。”

高希答道。

“这才过了。。。啊。。。汉。。。汉。。。”

巡场官看到高希,才现这个考生酷似汉王朱高煦,一时之间都结巴了。

其他官员这时也注意到了高希,都惊讶不已。

“这才过去一个时辰,你就写完了?”

巡场官回过神来,还是满脸错愕,高希交卷实在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