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中国最后一个锦衣卫 > 第182章乾清宫奏对

第182章乾清宫奏对 (第1页)

作者:窝头就咸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魏忠贤的权势远比骆虎想象的要大。

给他一种感觉,那就是皇帝有意在放纵魏忠贤,对于他在宫中和客氏,几乎就是明面上的往来,根本不加以阻止。

骆虎似乎能够理解皇上,在满朝文武,倦怠的情势下,他已经看出来,朝堂上的大臣实在是不可靠。

既然朝堂之上的大臣靠不住,那么皇帝必须找到帮手,以魏忠贤为的是阉党势力,就是他不二的选择。

此时的阉党还未成型,魏忠贤也不过是刚刚崭露头角。

骆虎虽然能够明显感觉到皇帝的变化,可惜朝堂之上的大臣,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

辽东刚刚沦陷两座大臣,辽东文武官员的死难,渐渐传了回来,此时的皇帝,心情十分的沉重。

文臣以袁应泰自焚,辽东巡按张栓死节,何廷魁投井,崔儒秀自缢,武将方面贺世贤,秦邦屏,陈策,戚金,童弟周,白杆兵除了幸存下七人,浙江大营近三千人,全军覆没。

如此的打击,对于明朝是十分沉重的,远远过万历皇帝萨尔浒兵败,那个时候也只不过是杜松,马林,刘綎战死,文臣的死难这是第一次的。

而这一次连辽东经略也搭进去了。

年轻的天启皇帝,再坐上这个皇位,连半年都没有的时间里,就遭到如此的挫折。

可以说,皇帝本人十分的意气消沉。

但是辽东的努尔哈赤的进攻并没有完全停止。

大有一鼓作气,拿下广宁,锦州,进犯山海关。

任谁也知道,山海关要是一失,京城便暴露在女真人的铁蹄之下。

一连数日,一直从辽东传回极不好的消息,靠着巴结魏忠贤上任的新一任辽东经略王化贞,对此局面根本没有任何良策。

只知道和皇帝要兵要粮,可是之前皇帝已经了内帑将近六七十万两银子,得到的结果却是这样。

京师一直处于警戒之中,京城内外人心慌慌。

有一些富人早就做开了准备,将自己的家产贱卖,打算逃往南方。

京城百姓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也开始纷纷往南逃,有能力的,有财势的,几乎是能跑的都跑了。

剩下一些人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要么就是京城当中的官员家属,他们不敢离开。

而朝堂上的这些官员,面对危局,并不是选择和皇帝站在一起,想尽办法,给皇帝出出主意,也是千方百计想往南调。

理由是五花八门,极尽文章之能事。

而朝堂上的议事,大臣们依然在那里,互相攻讦,都过了好多年的陈芝麻烂谷子又翻找起来,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打击对方。

面对辽东的危局,也只有皇帝一人独自承担。

这让天启皇帝很绝望。

在骆虎回来的第三天,年轻的天启皇帝开始明上谕斥责大臣。

之后皇帝和大臣的关系越来越不好,到了最后简直就是势同水火。

可这一切又能怪得了谁!

这都怪大臣们空言误国,让天启皇帝对这些大臣,无比的失望。

他先后两次明上谕,谕吏部都察院:朕览科道官,都说些没用的话,有一句能够说到点上。

辽东继陷,以致官民涂炭,你们怎么一句也不说?

朕深切惊忧,昨张鹤鸣慷慨自请视师,足见忠义为国,而江秉谦妄言乱政,已从轻处罚,今又结党奏事,各逞已见。

不体恤国家之急,臣谊何在?尔部院便传与大小各官,以后务要虚心,协力共图宗社大计。将当行事,务着实整理,不要再说空话了。

再争论前面三个案子,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混淆是非的,决不姑息。”

辽东已经失陷大半了,眼见努尔哈赤大军说不定哪天就会踏破山海关而来,在如此高压情势下,骆虎很难相信,大臣们还揪着从前,已经有了定论的案子,说个不停。

难怪皇帝生气,就是给了平常人,谁又受得了这个?

过了两个月后,朝堂之上,依旧是乌烟瘴气。

天启皇帝彻底震怒了:“上谕吏部都察院:朕自御极以来日夕冰兢,守我祖宗之法,惟恐失坠。每见科道各官屡次纷嚣,前有旨,不许擅出私揭。

昨览报,又见揭帖,显是不遵。全无为国为民,肆行狂噪,嚣讼弗已,是何景象?

其中是非公论难泯,自奴酋难以来,徵兵转饷,军民涂炭已极,皆因偏见党论,故将辽左疆土尽行失陷。

未见恢复奇谋,朕深痛恨。新进后辈,遽司耳目,全无秉公,专行报复。逞意妄言,淆乱国政,本当杖毙。

姑从轻薄惩,已后科道各官俱要虚心尽职,共襄国事。再有结党排诬的,朕遵祖制宪章决不姑息。

这一次皇帝在朝堂之上,已是第二次公开和大臣叫板了。

但是朱由校明白,面对这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东林党人,他的这套严厉的斥责根本就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