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中国最后一个锦衣卫 > 第172章浑河血战一

第172章浑河血战一 (第1页)

作者:窝头就咸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沈阳城沦于敌手,好似天塌地陷。

各路明军的败兵开始溃退回沈阳城,先是贺世贤的一些家丁,再后来就是尤世功带领自己的一些手下,紧接着就是李秉成的车营。

各路人马损失惨重,骆虎也是从他们的嘴里得知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贺世贤战死于沈阳城西门外。

虽然这一次沈阳城失败,和贺世贤轻敌浪战脱不开关系,但骆虎想到那么一个英勇的汉子,与自己在沈阳城西门一别居然成了永别。

尤其是让骆虎感到心痛。

接下来让他更为气愤的事情,那就是朱万良和姜弼居然不战而逃。

这两个家伙带领自己的手下,也不敢回沈阳城,骆虎猜测他们一定是去了奉集堡,虎皮驿。

明军的将领们在沈阳城城头下一战死的死,降的降。

这一仗打的好不凄惨!

可是接下来袁应泰的骚操作,着实让骆虎气愤。

此时辽阳城内,从各地回来的难民,成分极为复杂。

骆虎根本没有机会一一鉴别!

这些人当中有明军的逃兵怕回来受到惩罚,穿上老百姓的衣服,隐藏在其中。

这还不算什么,更要命的是这里面还有几千降夷,都是袁应泰所招纳的女真人。

更倒霉的是,自从袁应泰上任以来,对蒙古人格外开恩。

沈阳和辽阳城内就让他收留了有很多蒙古难民,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真心归附,骆虎真的是很难讲。

本来汉人和游牧民族的习性就不同,杂居在一起,难免生冲突,让当地的居民不停的向袁应泰告状。

偏偏这位经略大人,奉行孔孟那一套,不住的向皇帝上书,恳求让这些蒙古人留下来。

眼见如此多的难民在城中熙熙攘攘,骆虎心想,难免那些李永芳的细作混杂在其中,一时间真假难辨,沈阳城线路的教训就在眼前,怎么这袁应泰一点点也不吸取。

尽管骆虎身上也是浑身带伤,背后中了两箭,虽然身穿着厚厚的甲衣,可是还是被穿透了。

好在伤口不深,只抹了一把金疮药,此时他也难以顾及自己带上田孟明,便去求见袁应泰。

此时的袁应泰已经完全慌了。

两个人刚走到他的行辕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一阵阵咆哮,怒吼。

不一会儿,从大帐里面两个亲兵拖出来两个穿着残破甲衣的参将,满面尘埃。

其中一人不住的哀嚎:“大人,大人,末将何叔阳错了,饶卑职这一次!”

两个刽子手面无表情拖着两员逃将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人头落地,污血染了一地。

也直到这时,军帐内死寂一片,传出一声传唤:“锦衣卫监军骆家儿郎觐见!”

骆虎走至大帐内,此时帐内光线昏暗,就见帐内还有数十名身着铁甲的战将,每个人脸色死灰,眼神呆滞。

骆虎心急,忙将这些人推开,一些将官急匆匆向两边一让,铁甲叶嚓嚓声响下,露出已是一头苍白的袁应泰。

旁边地上还扔着两员参将的铁盔,袁应泰一见他进来,抬起头来,满是一脸倦容。

几日不见,这位新任辽东经略越的苍老了很多,眼中布满红丝,一脸呛黑。

与当初踌躇满志的样子判若两人。

骆虎现下已管不了那么多了,急惶惶上来讲:“大人,沈阳城的失陷就是细作砍断了吊桥绳索,他们里应外合……”

啪的一下,袁应泰一拍桌案,噌的一下站起,已是近六十的老头儿了,花白胡须颤抖,满是血红的眼,透着出离的愤怒。

桌上的签筒骨碌碌滚落在地,直骨碌到骆虎脚下。

骆虎强压怒火,憋得一口气,胸中闷。

就听袁大人一阵斥责,劈头盖脸而来:

“都是你,你和那个贺世贤,擅自引兵出城,如若不这样,贼虏怎会有可乘之机!”

“袁大人,是贺总兵轻敌浪战深陷重围,都是大明的儿郎,怎么,老子不该去救?”

骆虎本想好好讲,哪知自己话一出口就爆粗,顿让他心生后悔。

他心知袁应泰此人不错,初任临漳县令时兴修水利,得以让燕赵,晋子民灌溉农田,躲过大旱伴随而来的饥荒。

随后他又历任郎中,兵部淮徐兵备道,恰遇山东饥民入境,自散家财开设粥厂,着实救了不少百姓性命。

就连熊廷弼也赞扬他后勤管理的人才。

骆虎现在对他感情复杂,刚才那句爆粗若在武官之间实属寻常,反而还显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