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大明求生记txt > 第一百二十章 千疮百孔七

第一百二十章 千疮百孔七 (第1页)

作者:拉拉袖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是章子俊跟陶鲁第二次登门理刑司衙门找推官铁文,而拜贴上写的可是平安伯章子俊,唉呀,失敬,失敬原来是伯爷,上次多有冒犯……。

铁文一边说,一边见礼,章子俊一把拉住铁文就往内院书房跑,铁文一看这架势,就明白了定有机密事,也就收起了俗礼,一边引路一边跟随,来到书房后陶鲁就把话挑明了,拿出印符,公文。这是朝廷暗的二府巡按印鉴,又一次见礼后,陶鲁把前阵子胡靖的探查说了出来,第二天晚上就生火灾,其中的猫腻不得不让人起疑,铁文一听又是常平仓,一下子就有所悟了,有人侵吞常平仓储粮无疑。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陶鲁直接下令让铁文暗中去查那个只出不进得粮商,目前巡按的身份还得保密。

作为穿越者,章子俊很明白,现在不光是扬州,全国其它地方的吏治已经大坏。每一条线上最后指向皇宫内,先就是明朝的祖制给闹的,回到客栈后,章子俊在内园中问陶鲁道:“陶大人是想查下去?”

陶鲁道:“身不由己啊。”

章子俊道:“洪武九年规定,亲王岁支米5万石、钞2。5万贯,郡王岁支米6ooo石,钞28oo。公主已受封者岁支粮15oo石,钞2ooo贯”

。宗室禄米均由地方承担,不仅增加了地方留存,同时起运给各大仓的赋税也不能少,这给地方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地方不得不选择在朝廷制定的基本税率上加派给农民额外的负担,以满足地方宗室的禄米规制,没错吧。”

陶鲁应道:“是也,伯爷想说明什么?这可是祖制。”

章子俊接着说道:“就说当前,全国供给京师四百万石米,而各地宗室禄米总需八百五十三万石,出供给京师之米一倍还多。河南、山西二省由于宗室人口较多,收支逆差的情况尤其严峻。山西存留米麦152万石,而仅宗室禄米竟需312万石,河南存留米麦84万3ooo石,宗室禄米应高达192万石。”

陶鲁道:“这些都是户部在统计,每次抵报老夫也看了,觉得没什么,伯爷是想……。”

章子俊摇头道:“这说明皇上内库亏空厉害啊。”

陶鲁一惊,说道:‘要真是这样,此案……嗤!”

章子俊长叹一声道:“即便将二省所有留存之粮供应给宗室,也满足不了所需的一半,更何况留存之粮还要承担当地官员俸禄与卫所军用等需求这是其一。

其二,陶大人也知道,在景泰年间,官员增长度并不太快。京师在任的文官也仅有152o人。可是这几年来除了军职世袭,皇帝又好封赐,武官人数膨胀迅啊。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万余。今边功升授、勋贵传请、曹局添设、大臣恩荫,加以厂卫、监局、勇士、匠人之属,岁赠月益,不可悉举”

。再加上根据官制,品级不同的官员皆有规模不一的随从差役等等,如参政一员,就要皂隶十名,每名必得三四十丁,马夫十户,为朝廷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官员多了更是滋生出许多贪污腐败的机会,收、拿、卡、要层出不穷。”

陶大人沉默了,最后缓缓说道:“老夫这差事交后,就乞骸骨了,天佑大明吧。”

章子俊说道:“当前重要是边患,自太祖起为了应付来自于蒙古各部的军事压力,户部迅加拨4oo余万两白银的紧急资金给一些军镇。成化初年北边军镇只有七个,到了现在增设为九个。成化二年,军兵改制团营,花银两百万两之巨。整饬延绥、大同边备花银一百万两。成化三年,朱永等率京军进剿鞑靼毛里孩部,花银一百五十万两。征讨建州女真,花银六十万两。当时学生还是翰林院人编修,对朝廷这些开支,一清二楚,后然到了成化六年抚宁候朱永佩征讨鞑靼花银二百万两。成化八年,王越率兵征讨鞑靼又是花银二百三十万两。进剿四川荣县花银三十万两。还有一些进剿少则万两,多则十几万两,如安南数次越界,拨银守边等等,朝廷就是把银子堆满整个皇宫,这些年下来早就空了。

成化起,九边军镇始终在修筑长城,而平均每英里的修筑成本高达六千两以上,耗费了无数的粮米与力役,可以说,不光只是扬州之地,而是全国府地的常平仓都是亏空的。”

说到这里,陶鲁又是一惊,章子俊接着道:”

查了又能如何?只是多了几个贬官。”

陶鲁道:“依伯爷之见,吾等打道回府不查了吗?”

章子俊笑着道:“陶大人啊,估计不出几日,朝廷自会招我等回京。”

章子俊可谓是把此时朝廷看透了,古人有忠君思想,而章子俊没有这方面的条条框框,来到明朝后本想改变点什么,起先想接近朱见深,可古代的官制礼节不容许,何况还是皇帝,随即办厂造炮,献上“高产粮”

,只换来一个空头伯爵,也罢了,本不想要去做什么大官,一个伯爵的封赏也是最初的目的,起码这辈子在明朝自己的小家可以过的很好。可是既然章子俊是从科举入仕,不管是不是伯爵已经不重要了,对朝廷来说,就是随时可以招募的官员,也随时可以免职。除非不跟朝廷纠葛,猫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大山角落自给自足,过着以世无争的日子,要想过日子,就要开垦土地,建造住房,还得要有医疗卫生,防盗抢、人毕竟是一个聚集动物,就得跟当地官府打交道,因为这“天下”

全是朝廷的地方。

那些诗画田园,以世无争只能停留在想像中,要么就过野人生活吧,这不是章子俊想要的生活方式。

目前朝中彭时死了,商辂罢官,万安掌权,朝政为之改变,谄媚之辈当政,所以章子俊断言不久将会有朝廷旨意下来,打道回府只是时间问题了。

成化一朝专权的宦官,基本上都是依靠万贵妃而起家的。汪直、梁芳、钱能、單勤、韦兴等人,都是万贵妃的私臣。他们总是借万贵妃修建寺庙的名义,在外面大敛民财,一面贡献给万贵妃,一面自己揣进腰包。当然,其中专权而能乱朝政的,当是汪直与梁芳。

目前应天府坐镇太监正在跟一应文官斗,前面说道就是为了净身之事,大批的饥民为求活路自宫,文官斥其是不孝,坐镇太监来了个保护,现在自宫者越来越多,成化七年四百多人,到了成化九年达二千多人,虽屡次申禁,反而越禁越多,正好宦官汪直下江南,同是被“割”

的人,当然是站在一起的,这一下文官集体禁声了。

要说汪直身为残缺之人,并不是说心胸狭隘,霸道凶狠之人,相反汪直为人还是很正直的,后人一听说是太监,先在脑海中的印象就是祸乱朝政,虽然汪直有专权的一面,就说绍兴杨继宗是个品行很高的官员,就前往拜会。汪直看了杨继宗后,说:“人们都说杨继宗,却不料长得这么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