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虞美人 一战 > 第97章 从100公斤到700公斤的进步

第97章 从100公斤到700公斤的进步 (第2页)

相信自己在未来不久一定会得到玉米的朱棣,命人认真记录,不可漏掉一个字。

自己心中则在疑惑,玉米原来也是分种类的吗。

但这两种,都是个啥啊,疑惑jpg。

……

身为一个现代年轻人,虞美人表示吃玉米她拿手,种玉米就不行了。

但没关系,她有百度百科。

[讲李登海在海南的经历之前,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平展型”

,什么又是“紧凑型”

区分这两种玉米,主要是看叶片,大家看天幕上的图。

平展型玉米的叶片是平展的,种起来就需要给每株留点空间,不能太密。

因为当密度增大时,田间透光不良,就会导致秃尖长、穗粒数减少、空秆率增加、千粒重下降。

甚至,有的品种会出现倒伏,导致明显减产。

而紧凑型玉米,玉米穗部以上叶片上冲的,这样玉米的通风透风性就会较好,种植也能更加密集。

天幕上的图左边是平展型,右边是紧凑型,仔细观察是能观察出来的。

而且,我们名字也起得简单粗暴又贴切,一点理解难度都没有的。]

面对吃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表现得不认真。

明朝,永乐年间,某个村庄。

村民们聚在一起,一会儿看看左边图片,一会儿看看右边图片,再把两个做对比。

“真的诶,感觉还挺明显的。”

会写字的文化人在纸上记录,会画画的赶紧照葫芦画瓢。

真的,平日里只会种地的他们,都没想到,他们身边居然还有会画画这种技能的。

会画画的那人一手执笔,认真勾勒形状,嘴里却说着,“我这平日里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画,没想到还有用的上的时候。”

村长拍了拍这人的肩,再次称赞。

开玩笑,他们可早就把玉米当成他大明的作物了。

他可是听说,他们这个陛下没少出海。

以前不知道要干啥子用,只觉得浪费钱。

现在,陛下快冲,陛下真有先见之明,陛下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他们的玉米,近在眼前。

这不赶紧先研究明白了,这高产作物怎么种植。

到时候理论知识满分后,他们直接实现,嘿嘿嘿,想想就快乐。

秦朝。

嬴政挥挥手,让人先记着。

心里却觉得无比扎心。

这玉米他是完全看得见摸不着。

听着只觉得难受极了。

但还是先记着吧,万一哪天他们就有玉米了呢。

做人,还是要留些念想的。

……

[言归正传,抵达海南后,李登海就立即投入到玉米育种工作中。

日复一日地忙碌在田埂间,从种植、除草、施肥、喷药,到芽、长叶、结穗,每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从不缺席。

终于艰辛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1979年,李登海培育的玉米品种“掖单2号”

,亩产量次突破了7oo公斤,再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你看,是农人又怎么了呢,被世人看是痴人说梦又如何呢。

他终究是做到,让中国玉米从1oo多公斤,到7oo公斤的进步。

我想,若是我的话,这些成绩就足以让我沾沾自喜,从此鼻孔朝天,变身螃蟹,走路都要横着走,才能表现出我无与伦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