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开元祖师 > 第161章 李隆基日杀三子

第161章 李隆基日杀三子 (第2页)

李隆基怒而智惛,没有弄清真相,当下就与宰相们商议,欲废黜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这一切,生在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中书令张九龄被罢相之前。

一心拥护太子的张九龄立刻上奏,严正指出“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怎会不了解?”

“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年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百姓皆庆您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太子为国家稳定之本,不能轻易动摇!”

张九龄慷慨陈词,极力援引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以及隋文帝的历史教训,说明轻废太子,就会有失去天下的危险。

李隆基为张九龄的忠诚正直所感动,废立太子的风波暂时平息了。

没过多久,张九龄被扣上“阿党”

的罪名,丢了宰相之职。拥护寿王李瑁的李林甫,却当上了中书令。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武惠妃一面使人通知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等人,说“宫中有贼,使人来捉拿。”

一面使人向李隆基报告说,“太子和二王谋反,正披甲而来。”

高力士得知消息,急急忙忙赶到宫中。

全副武装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还有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蓄谋兵变成真,全部成了阶下之囚。

此时,清明一世的李隆基,已然变成了一个昏庸君主。

三王当即被废为庶人。不久,赐死于长安城东驿。

设计陷害三王后,武惠妃害了疑心病,日日被鬼魂索命,很快就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至死,也未能看到寿王李瑁登上太子之位。

高力士看到李隆基缓缓放下车帷,闭目靠在帝驾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三年前,八月初五千秋节,朕的生辰日,满朝文武大臣,人人献甘露醇酎,进金镜绶带,极力讨好奉承。”

“自从张说奏请八月初五为千秋节,陛下每到此日,都会在花萼相辉楼宴请群臣,年年无比热闹!”

“朕记得很清楚,那一天,张九龄送了一本《千秋金鉴录》作贺仪,规劝朕要砥身砺行,继续励精图治。尊师仙逝以后,唯有他能直言谏诤,可惜,朕从来没有好好听过他的话……”

看得出来,李隆基清醒后,非常后悔一日杀了三子。

申王李捴最早于开元十二年病逝;歧王李范紧跟其后,于开元十四年病逝;金仙公主于开元二十年,卒于洛阳开元观;薛王李业薨逝于开元二十二年。

而宁王李宪也卧病在榻,难以在兄弟身边说上一两句中肯的话。

如果叶法善天师尚在,一定不会让他做出这等残暴昏庸的事来!

“事情过去三年了,陛下还是多多向前看吧!”

高力士的语气中,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害怕兄弟与诸王兵变,害怕太子与诸子兵变。

在兵变中上位的李隆基,最害怕的还是兵变。

一日废杀三子,亲手酿成了这桩最惨烈的皇室冤案,真可谓昏蔽甚矣!

“听说,张九龄被贬荆州,做了一《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五言律诗,清丽雄浑,字里行间,无不思念着陛下,牵挂着朝廷。就让他在荆州散散心,多写一点诗歌,再召回长安吧!”

高力士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罢免。

随着张九龄的罢相,一心维护开元之治的最后一位重臣离去,这个繁华盛世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今日,澄怀为何突然请辞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