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开元帝王是谁 > 第93章 叶静能取悦二圣

第93章 叶静能取悦二圣 (第2页)

“十月,左屯卫大将军张仁愿大破突厥,陛下决定,将于上元节解除宵禁,放夜三天,举行上元灯会。师父要随二圣出宫赏灯,你们早点为我准备一身衣裳。”

“是!”

两位弟子回道。

景龙二年,正月十四日,长安开坊放夜,各处街坊都已开灯燃市了。

李哲率领皇后韦晚香、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宰相宗楚客、韦巨源,以及国子监祭酒叶静能、太常卿郑愔、右补阙赵延禧等人,一起出宫赏灯。

众人头戴兽面,男穿便服,女扮男装,有说有笑,踏歌而行。

皇城外的春明门大街前,矗立起高约二十丈的灯楼,五万多盏彩灯组成的火树、火龙,一路绵亘,把长安城点缀得流光溢彩,亮如白昼。

沿途见到几架摩天灯轮,张灯结彩,旋转不停,令人目眩神迷。

长安县和万年县安排了角抵、打蔟、迎紫姑、祭蚕神、耍百戏等活动。

各道观、寺院门口,张罗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和火炬。一些祆教、景教等礼拜寺院,也入乡随俗,挂出了许多特色花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赵延禧一边欣赏,一边唱起了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

韦巨源走在赵延禧前面。

回头道“老臣与苏味道同朝为相数载,深知他阿谀圆滑,处事模棱两可,时有‘苏模棱’之称。神龙时,作此诗亲附张氏兄弟,被陛下贬为眉州刺史,卒于任上。如此喜庆的日子,赵补阙还是换一支曲子吧。”

郑愔附和道“是啊,赵补阙,这诗,吟咏的是东都洛阳的上元之夜,不应长安的上元夜!”

“苏味道和李峤,二人号称苏李,俱以文翰盛名。”

韦晚香今夜心情不错,为赵延禧打起了圆场,“撇开人品不论,苏味道的诗风倒是清正挺秀,绮而不艳,既有魏晋风流,又有巍巍大唐的气象。”

上官婉儿笑道“皇后的评价十分中肯,苏味道擅长律诗,熟识台阁故事,对当下律诗的定型与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哲连连赞同,道“对,对,皇后和昭容说的极是。韦巨源,你和皇后同是东眷韦氏宗亲,一家人怎说起两家话了?”

韦巨源额头直冒冷汗,自知说错话了,赶紧低头行礼,道“顺天翊圣皇后慧眼识珠,善于现声辞之美,老臣自叹不如!”

其他人纷纷改口,称赞起韦晚香来。

一路香车宝辇充塞街陌,月色灯光相辉笼罩长安。

安乐公主看见路边一个卖小食的摊子。食案上立着一口大镬,架着数层蒸笼,热气腾腾,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干冷难耐的街头,这一缕人间烟火,特别撩人胃口。

安乐公主感觉有点饿了,跑过去掀起蒸盖一看,都是些膏糜、面茧、油炊之类的小吃。

又掀起食案上的盖布,惊喜地大叫起来“阿爷,阿娘,这里有丝笼,还是热乎乎的!”

二圣闻声而至,各抓了一只丝笼,顾不得九五尊颜,大吃起来。

“好吃,真是好吃!

离开房陵九年,天天吃宫里的山珍海味,最想念的还是这些乡野美味!

不曾想,在这里遇上了!”

李哲狼吞虎咽地吃着。

一口气吃了三只丝笼,连沾在指尖的油脂,都舔得一干二净。

安乐公主一边吃,一边对众臣说道“小时候,在房陵缺衣少食,当地也没什么好吃的,唯独这个丝笼,是阿爷的最爱,百吃不厌。回到京师后,再也吃不到了!”

众人引颈观看。

所谓丝笼,就是将面饼中间加入油酥擀平,两面烤熟,再对半切开,打开中间一层,夹上羊肉、大葱等多种材料炒制的馅料。

看起来,和长安的羊肉笼饼差不多,但吃起来口感完全不同。

和面时,面粉中添加了房陵特产的香糯多汁的小香芋。

做好的面皮外酥内软,芋香四溢。趁热咬上一口,羊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唇齿间还夹着淡淡的大葱和香芋的味道,美味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