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嫌疑 (第2页)

凌策跟上愤然道。“就冲我这些衣服,我也得卯足劲儿促成长渊和二表妹。”

对于凌策来说,魏潜和符远最终谁娶了崔凝都一样。他所希望看到的是,不要因此而闹出什么不愉快。

他们两个人和他不一样。从不把心事放在脸上,魏潜表情和动作一贯都比较少,符远则一直都是随性疏散,都看不出喜怒,哪怕今日符远说的如此云淡风轻,但以他十多年来对其了解,绝非如此。

书房里。

崔凝经过魏潜的允许,看了合欢案的记录。

根据监察司提供的消息,戚氏出嫁之前曾经与之接触相对比较频繁的男子有十九人,经过各种条件筛选,最终目标锁定在四个人身上。

第一个叫华储,字存之,年三十,出身书香门第,曾被吏部尚书举荐做过先帝中书舍人,后又在东宫詹事府做了中庶子,两年以后又升任少詹事。必须一说的是,如今的太子也就是先帝,曾经在上一任皇帝驾崩之后登基过一段时间,被武后废黜,隔了几年又重新册封为太子。东宫的詹事府相当于朝廷的中书门下省和尚书六部,主事者称詹事,副官称少詹事,倘若太子再登基,此人极有可能任右仆射,也就是宰相之一。

第二个阮司冲,字凌云,年廿九,出自陈留阮氏,乃是南朝大儒阮孝绪的后人。阮司冲博学多才,十七岁时亦由吏部举荐做了主簿,三年以后因县令升迁便擢升为县令,又升扬州上佐,后因母丧丁忧三年,复入朝为官,如今乃是五品秘书丞。

第三个叫李离,字宁留,廿八,亦是出身李氏,如今在悬山书院做先生。

还有一个竟然是今年的探花郎裴玉,字叔君,廿七岁,出身大族闻喜裴氏。

崔凝看完不由感叹,“个个都年轻有为呢!”

华存之曾经求娶戚氏,阮凌云亦然,李宁留爱慕戚氏,甚至为了她至今未娶,裴叔君当年也是戚氏的爱慕者之一,与戚氏走的最近,但是裴家不能接受戚氏,二人最终分道扬镳。

崔凝又仔细看了看记录,“华存之和阮凌云只是与戚氏议过婚?”

“是,他们求娶戚氏被戚家拒绝。观华存之行事,此人虽不算睚眦必报,但不能容人有负于己。而阮司冲,心思缜密,行事滴水不漏,从为人处事中很难看出他的性格,但我观其笔锋之中藏锋刃,多半性子刚硬,加之考虑到这次的作案手法极为细致,因此将他列入其中。”

崔凝道,“说到笔锋藏刃,我觉得五哥的笔锋才像刀锋呢!”

魏潜扬起嘴角,“惯会走神!”

崔凝吐了吐舌头,“那李宁留和裴叔君嫌疑不是更大吗?”

魏潜似在沉思,既未赞同也未反对。

崔凝见状便不再打扰他,又仔细看记录,将整个案情想了一遍。

这四个人有作案动机,也有作案时间,戚氏死的那天,华存之正值沐休,那天下午在书房里看书,小厮一直在外面候遣,并没有亲眼看见他一直坐在书房里,直到暮色,华存之才出来与妻子一同吃饭。

而阮凌云就更可疑了,他本当职,但是那日却告假了,说是风寒在家休息,可是他平时风寒都带病当职,很少告假,而在戚氏死亡这一段时间也没有不在场证明。

从动机上来讲,李宁留与裴叔君比前两位更加可疑,而相较之下,裴叔君的嫌疑略小一些,先是他先放弃戚氏,凭他的出身完全可以娶了戚氏为侧室,其次他现在的妻子从各个方面都比戚氏要好很,两人亦十分恩爱,已育两子一女,家里连个妾室都没有。

李宁留对戚氏的执着使得他成为了最大嫌疑人,不仅年近三十尚未娶妻,而且还曾经为戚氏改了字,他原字长留,自无望娶到戚氏便改为宁留,宁抛却一切留她在身边。

可是单从这份记录上来看,很难判断出谁是凶手,毕竟这四个人在戚氏婚后与她都没有联系了,至少表面上没有。

所以还是得继续查。

这两日其他几位大人把戚氏的东西都翻个遍,把满院子的仆婢审了又审,想从中找到她与情郎联系的方式,毕竟若是与人相约总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下。但是均无所获,他们渐渐开始怀疑是有匪徒入室抢劫,把杀人现场伪装成戚氏会情郎的样子。

崔凝得到的消息较少,因此根本猜不出头绪,所以趁着还不用上学,她捉摸怎样赚钱养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