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免费 > 42 第 42 章 李陵叛国是否情有可原

42 第 42 章 李陵叛国是否情有可原 (第2页)

作者:来碗大米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里又不少人说刘彻是故意针对司马迁,不然怎么会拿一个,私下的谈话治罪司马迁。

但实际上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在《汉书旧仪注》和《西京杂记》中都有记载说司马迁是李陵本次出战的举荐人。

如今李陵出了事,司马迁自然是有连带责任的。

而且宫刑也并不是针对司马迁,在汉朝中有一条罪名叫诬罔的罪,这个罪名很有意思,在汉武帝时期大部分处罚,有一个减一等的操作,分别是花钱免死和宫刑。

而汉武时期,以诬罔被判死的有四个人,其中三个是看刘彻是个大冤种,骗了他好多钱的方士,和一个假冒太子,让刘彻暴怒的人。

可见这个刑法就是刘彻专门搞出来处理自己不喜欢的人的,一般死刑起步,绝不减刑。

但到了司马迁这里,这个刑法就变了,汉武帝是允许司马迁花钱减刑的,这点从司马迁选择接受宫刑可以得出,要是不能减刑,他该升天好久了(虽然现在也升天很久了),史记这部著作也无缘诞生于世了。

选择宫刑也并不是汉武帝逼迫他只能选这个,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明确说了自己家穷出不起这个钱,只能选择宫刑减罪。

因此也谈不上刘彻为司马迁专门准备宫刑,或者故意想杀他,最多是刘彻皇帝当久了,富裕日子过久了,根本忘记了还有大臣家里居然会没钱。

而说司马迁对得起李陵,是因为刘彻还是采纳了司马迁的意见。

在给司马迁宫刑后,刘彻一直没有杀死李陵的家眷。

在汉代的《二年律令。贼律》中第一条,就明确说了,凡是降匈奴者与谋反同罪,其父母妻子皆要腰斩。

而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一年多的时间,直到天汉四年都没有杀李陵的家眷,可见确实是听进了司马迁的话。

其次是刘彻对李陵投降事件的醒悟。

在汉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某天刘彻突然醒悟李陵这个人投降匈奴是没有援兵导致的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让路博德接应他的,但是受路博德这个奸诈老将上书的影响才改变了诏令,最终害的李陵全军覆没。”

悟出了这个道理后,刘彻开始派人慰问李陵的残部。

到了天汉四年,正好也要打匈奴,就派了公孙敖去接李陵回来。

但是公孙敖去了和左贤匈奴王交战后,回来却对汉武帝说:“我这次打仗之所以没有胜利,是李陵在为匈奴人练兵。”

至此确定了李陵投降匈奴后,刘彻才杀光了李陵的家眷。

到这里为止李陵都还是个死不足惜的无耻叛国贼,陇西一带的士人都为李陵不能为国家守节,连累家人而不耻,对他多有谩骂。

但在汉书之后的记载中这一切变了。

汉书: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

陵曰:“乃李绪,非我也。”

这句话翻译一下是:后来汉朝遣派使者去到匈奴,李陵讲道理汉朝的使者问“我用五千士兵横少匈奴,因无救兵而被俘,有什么对不起汉朝的,为什么要杀我全家。”

使者答复李陵:“皇上听闻李少卿再给匈奴练兵,按律当斩。”

李陵仰天长啸一声:“那是李绪,不是我。”

得知是李绪害得自己家破人亡,李陵痛恨李绪派人刺杀他。

随后被匈奴单于招揽,匈奴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立他为右效王,使他显贵。

以上是李陵事件的反转,在看完汉书的后半部分后,大家都感叹李陵冤啊!

如果不是因为外戚专横和党派之争,李陵怎么会遭此劫难,他的意外完全是天灾人祸的叠加。

因此古代不少著名诗人和将军都对他赞赏不以,为他惋惜。

比如同有文帝之称的唐太宗,文皇李世民就说过:“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

著名诗人杜甫,苏轼,辛弃疾分别评价。

“李陵苏武是吾师。”

“苏、李之天成,二公尊之至矣。”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这些都是对李陵的好评,为他遭遇这些劫难的惋惜。

从前因为这些评价大家都颇为认可李陵,他说不信的。

但是后来随着各种假说,和史书中的推论,细思极恐,大家又发现李陵这个人不对劲,他怎么配和苏武相提并论,苏武怎么可能和这种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