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第1页)

作者:陳皮皮梅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他對這些外來的人不熟悉,住的遠又少跟人閒聊,也不多曉得這些人品性如何,今天看錢大娘對6家人印象還不錯,才稍稍放心。

家裡的活還有不少,幾個人又坐了會,也沒多耽誤喬家人時間,約著去錢大娘家裡再坐坐。

路上嘴也沒閒著,馮結感嘆道:「喬家這三個孩子爭氣,可惜攤上那樣的爹。」

喬家的水田左邊挨著里正家,右邊是村頭鄭家的,也就是馮結夫家。兩家都是實誠人,素來沒什麼糾紛。馮結的男人叫鄭開,年紀比喬瑞豐大許多,十五六歲時就開始走街串巷做貨郎,如今已經十多年了。

六年前喬成富揮霍無度在鎮上酒館賒了許多帳,逾期不還還耍賴,追債的人衝到家裡鬧事打人,李花沒法子只能賣了一畝水田一畝旱地平帳,給喬成富看病也用了些,當時買地的就是鄭開。

買秦雨的錢約摸也是從這來的,至於剩下的銀子,李花臨走前絲毫沒和兄弟倆提起過,都到了喬成富手裡,也不知究竟有多少。

因著地離得近,三家人來往也多些,自然對喬家幾個孩子有惻隱之心。

喬家從前風光,喬家老太爺能幹,掙下了這麼多家底,可惜養的兒子喬山不成器,整日遊手好閒的,還老嚷嚷要出去闖蕩,最後什麼也沒闖出來,倒敗了不少錢。

二十好幾了勾搭上李花,娶了親也不安分,跟著外鄉人跑馬遇上劫匪沒了,留下一個兒子,也就是喬成富。李花不是個勤快的,啃著家裡的老底幾十年,喬成富只會喝酒打人,漸漸的就窮苦了。

同樣是二十好幾才娶了外鎮一個窮人家的女兒,那人命苦,婆婆刁難漢子打人,說是娶,不如說是被娘家賣來的。

這樣的日子過了好些年,生喬穗滿時難產走了,也算是解脫,只留下那兩兄弟,小時候也不知怎麼熬過來的。

還好兩兄弟成器,沒學的祖輩父輩那些壞習性,眼瞧著日子也慢慢起來了。

「瑞小子成了家,和雨哥兒兩個般配,可惜肚子一直沒動靜。滿哥兒乖巧得很,被人罵得那樣狠也不作聲,還好哥嫂給討回公道來了。」

「可不是麼,多討人喜一個孩子,卻被傳出這麼多風涼話。」

「就林秀華沒心肝,成日作賤他們,活該被打。」

「往日我都說了,滿哥兒那些流言當不得真,偏偏總有人信,還不都是那個潑婦傳的。以後再有人胡說,看我不找他去!

錢芸這話一出,有幾個人便默默閉了嘴,從前他們也沒少說滿哥兒命水差,不過也是半信半疑隨口說說罷了,但畢竟剛得了人家好處,往後還是慎重才行,況且那日喬瑞豐那樣,也不是輕易能糊弄的樣兒。

第12章趕集

拔草、撿柴、施肥,幾天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十五。

喬家幾人又是天還沒亮便起身收拾,喬瑞豐今日得上碼頭尋活干,喬穗滿和秦雨則在靠近碼頭的東市賣飲子。

東市人多,要想占個好位置,得趕在天亮前到,下河村離鎮上不算近,走過去還得半個時辰,因此每次趕集都需起的比往常早。

板車上放著五桶飲子,沒裝得太滿,若是顛簸之下灑出來亦是浪費,濺得周圍濕噠噠的還不好看。

喬瑞豐在前頭拉車,板車上還放著兩個籮筐,一筐是從後院摘的絲瓜節瓜,另一筐則是喬瑞豐昨天做的竹筒,喬穗滿和秦雨扶著桶邊以免晃倒。

春日早晨稍冷,三人穿著薄棉衣,就著晨光往鎮上去。

出了下河村到官道,66續續有其他趕集的人在路上,或是帶著自家種的菜果,或是拉著禽畜,也有專門趕牛車稍人的,看距離遠近收三五銅板。

拖著幾桶飲子走不了太快,喬家三人到東市時天已經蒙蒙亮,將板車停靠在往常擺攤的地兒,交三文錢給衙役便能在此擺至太陽落山。

喬瑞豐趕著去碼頭尋主家,十五是大日子,停靠碼頭的貨商如流,給的價也比平日高,因此一大早便有許多漢子等在碼頭等主家雇用,去晚了沒機會,是以他擺放好板車就走了。

板車前頭有支撐,能平穩架在地上,裝著菜瓜的竹筐也放在地上,以便來客挑選。喬穗滿立起一塊木牌,上頭寫著「香飲子」三字,是請里正幫忙寫的,他曾跟著鄰村一個教書先生識字。

早上趕集買菜的夫人夫郎多些,但也得讓人曉得他們還賣香飲子,是以早早立起牌子。喬穗滿剛收拾完沒一會兒,便有兩個夫郎結伴前來詢價。

「小哥兒,絲瓜怎麼賣?」

「三文一斤,五文兩斤,便宜著呢,阿麼要多少?」秦雨說道。

「這麼貴,少點,兩文一斤。」

「給不了這價啊,別家的至少也是三文一斤,我這買兩斤還給少一文,再低我都白干不是。」

他們早早就打聽過絲瓜節瓜的市價,絲瓜兩三文四文一斤的都有,但賣兩文的都是老了蔫了的,他們的昨天才摘的,自然不能這個價。

節瓜貴一些,至少也四文一斤,他們的節瓜大且嫩,五六文都不算貴,兩個夫郎自然也知道,只不過習慣性說說價罷了。

兩個夫郎都有些年紀,一看就是精打細算過來的,對這樣的他們都直接告知最低的價,免得多費口角,即便這下不買,走一圈發現他們最實惠也會回來光顧的。

兩個夫郎見秦雨不讓價,也沒有多說,他們知曉價格,五文兩斤已足夠實惠,便一人拿了四根,一稱正正好一人兩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