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第1页)

作者:女王不在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两个孩子,便是她的所有。

  这时候,多多却兴奋起来,她指着远处,奶声奶气地喊道:“黄河,黄河!”

  于是顾舜华也看过去,是了,那是黄河。

  蜿蜒千里的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几”

字形。

  向来小大人的满满也有些激动:“看黄河喽!”

  开车的任竞年侧看了一眼两个孩子,眼中泛起温暖:“到了都,还有更多好看的,到时候能看个够。”

  **

  刘召火车站只是几间涂了红漆的旧瓦房,外面有红色的铁栅栏围着,任竞年将行李箱从车上来后,先开着车把甜菜送过去,之后匆忙跑过来。

  他跑回来的时候,顾舜华正打算带着两个孩子进火车站。

  任竞年擦了擦额头的汗,接过来行李箱:“进去吧,等会要车了。”

  顾舜华便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往里走,进去候车室,简陋的候车室人不少,大多应该是回城的知青。

  任竞年握着行李箱,看着顾舜华,他好像有话说,但周围嘈杂,两个孩子又在身边眼巴巴的,夫妻之间的话,他没法说。

  顾舜华其实也有些难受,她蠕动了下唇,低声说:“你好好学习,一定得考上大学。”

  她说完这个,任竞年便突然伸手,握住了她的:“我知道,肯定考上大学,考上大学进都,我们一家就能团聚了。”

  他声音很低,两个孩子还在好奇地看四周,没注意到。

  说话间,火车的鸣笛声来了,是闷罐车,原本是运货的,但是最近运送需求量太大,就临时用来运人了,这种闷罐车没窗户。

  任竞年看到了,安慰说:“到了包头转车就好了。”

  不过这话很无力,也只是安慰而已,顾舜华明白到了包头估计没座位,到时候必须抢到一个角落让两个孩子坐下来。

  随着人流上了车,上车后顾舜华自己拉着行李箱,手领着多多,让满满拽着自己的衣角。

  上车后,很快坐下来,多多看到爸爸没上来,小脸泛起慌张:“爸爸,爸爸呢!”

  满满哭着说:“爸爸怎么不上车!”

  火车也就是停一分钟,马上就要启动了,满满急了,大声对着外面喊:“爸爸,爸爸!”

  顾舜华连忙哄着孩子:“爸爸过一段就去找我们,我们先去都等着爸爸,到时候去给爸爸接站。”

  但是任凭这样,两个孩子还是哭了。

  同车厢的,也都看过来,一看这情景就猜到了,毕竟这个车厢的人大多是内蒙兵团的,都是背井离乡,都要回去自己家乡。

  便有个小伙子拿了饼干,还有一个女同志拿了两块巧克力,给孩子吃,帮着哄孩子。

  顾舜华感激地看向人家:“同志,谢谢你了!”

  女同志笑了笑:“没什么,咱们都是兵团的,出门在外,得互相照顾。”

  同车厢的便点头,这个车厢得有一半是之前兵团的,大家也不问顾舜华到底怎么回事,就是帮着哄孩子。

  问起来,又说包头中转的事,大家自告奋勇,到时候帮着顾舜华拎箱子。

  顾舜华感动不已。

  她拼命地想离开这个荒凉的地方,不过她想,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永远记得,这里有她的青春,有她的爱情,也有那些曾经和她一起并肩奋战的人。

  第6章走进大杂院

  回家的路是漫长的,尽管一路上有两个同行的回城知青帮衬着,但整个路程依然艰难。两个年幼的孩子惦记着爸爸,又是头一次出远门,哪受得了这样的颠簸,走到半截的时候多多还吐了,顾舜华也颠簸得嘴里起泡。

  从五原县到包头,再到都,这是将近一千公里的遥远路程,沉闷的绿皮车厢里充满了长时间密闭拥挤后特有的闷臭生活气息。

  不过好在,终于在这天中午时候到了都。

  轰隆隆铁轨摩擦的声音停歇下来,身体不再被摇晃,麻木的大脑泛起一丝期望,疲惫僵硬的身躯也终于能活动活动了。

  之前帮衬着的两个知青已经在张家口下了车,顾舜华得靠自己,不过好在已经到了,到了都,就什么都不怕了。

  她叫醒了怀里睡着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揉着眼睛。

  她笑着说:“到都了!

我们到了!”

  这时候人流已经往下走,顾舜华倒是不着急,她拖家带口的,抢不了先,等人家走差不多了,她才拉着行李,领着一个,拽着一个,下了火车。

  下了火车后,有冷风从火车轨道吹过来,整个人都为之精神一振,两个孩子瞪大眼睛,好奇地四处看,都的火车站和五原火车站真是不一样,大多了,也气派多了。

  顾舜华听着广播的声音,牵着行李箱,带着两个孩子,总算出了火车站。

  一出火车站,扑面而来的繁华几乎让两个孩子眼花缭乱,他们看惯了阴山脚下的苍茫和荒凉,连去山下服务社都是了不得的事,如今乍来到都,眼睛都不够使的。

  顾舜华其实已经累得不行了,从内蒙到都,都折返内蒙,又从内蒙过来都,这么来来去去,中间几乎没有停歇,身体已经极度透支,甚至麻木起来。

  不过她还是打起精神,给孩子讲这是都火车站,火车站中间好几层楼高,旁边两座箭楼子,箭楼子两边分别写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和“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