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供佛 (第1页)

作者:我不黄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嘿犟、嘿犟……”

“嘿……”

砰!

这时院落里传来了一声巨响,一座两人高的大木箱子伫立在院中。

外出回来的王夫人可没有真闲着去莳花,只见三三两两的苦力汉子精肉宽背,绳索绑着一个大木箱子,汉子们正用结实的臂膀纷纷用木棒缠绕着绳索,一个个扛着木箱子缓缓运进了静堂,静堂已经恢复了以往的原样,只有那个菩萨像的位置依旧空空如也。

当汉子们忙完布置后便待在了一旁候着,因为玉菩萨份量不轻还需要根据雇主的吩咐细微的调整位置。

王夫人两母女前后抬脚出现在了静堂内,四位青衣丫鬟持剑立于身后,看着这尊比较之前大上不少的玉菩萨像,王语嫣已经明白了她母亲的意思。

这是为她女儿的重获生,还愿来了。

当初的玉像已毁,女儿居然又活了过来,可谓大起大落,不管有没有菩萨显灵,王夫人都必须再次诚心的把菩萨请回来,但这份毫不掩饰的感情,王语嫣最是消受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为唐代诗人张继所作,随着诗名的传颂,每年烧香拜佛的香客排着队送钱,放到宋朝依然如此,不过宋朝开始有了崇道的风向,陈抟老祖作为道家代表四进宫也是个证明。

王夫人的玉菩萨像就是走得寒山寺的渠道,菩萨像自然是佛门弟子雕刻最是心诚,至于材质则是要求的青玉,并非连城却也价值不菲。

单看这份量,佛渡金身是有道理的,佛门弟子做生意也是讲诚心的。

唐喜黄玉,宋喜青玉。

就不得不提到五行了,唐朝以火属为名,黄玉又有阳玉的称呼,宋朝属水,青玉也就有了长生玉之说,这菩萨也是冲着以最高的规格去的。

按理说徒孙后代应该崇道才是,王夫人这菩萨像更像是用来为其母李秋水祈福的。

当然,看前任依旧“完好”

,以李秋水的脾气,应该是不知道的。

据传巴蜀曾有邪教霍乱,后被路过的道家之人斩尽杀绝,更有《太上老君剑印符篆》传下,不知真假,但路过之人的名讳是知道的,东汉时期的张天师张道陵,可想而知道家是不管劝人向善的,能动手就不动口。

王语嫣可知道在后世,许多道家之人出山抗战倾巢而出后可是没有一人回山的,荒废的道观更不知凡几。

大抵王夫人是盼望她母亲李秋水能有福报的,不能“孝”

到了她老人家。

现在,眼前这么大一尊青玉菩萨像,王语嫣琢磨着至少能保三代。

……

普通人家则只能用画像替代了。

唐时崇佛,家家户户至少都有一副菩萨佛陀的画像,就如后世你家里可以不看电视,但必须得有是一个道理,唐时已明了宣纸,不过宣纸是官方出品,很贵,于是民间有大量造纸的私坊,品质不能保证但是足够便宜,这也就造就了许多文人的出现,他们可以没有功名,但有文名,且是折服了大众并公认的。

初唐四杰,唐宋八家……等等百花齐放,更有画圣吴道子都是出自唐代的名人,画圣诗圣等等,他们更像是后世的明星,但带来的风气却是极好的。

哪怕隔了五代、十国,唐时有名家流传下来的画像依旧是有价值的。

而诸如此类,三清画,山神画,城隍画,灶神画等等,不过太卷了又造就了某些特色,例如巴蜀三英,黑面曹操,褐脸的孙王像,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唐代论英雄议美人自然也就有了颜画的出现,而曾被宣传亲自为唐皇守门的秦琼、尉迟恭也被当时的百姓封了“神”

,而纸的出现也造就了怪异奇谭的杂书出现。……

而诸如此类,三清画,山神画,城隍画,灶神画等等,不过太卷了又造就了某些特色,例如巴蜀三英,黑面曹操,褐脸的孙王像,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唐代论英雄议美人自然也就有了颜画的出现,而曾被宣传亲自为唐皇守门的秦琼、尉迟恭也被当时的百姓封了“神”

,而纸的出现也造就了怪异奇谭的杂书出现。

就是那些让香兰又看又怕,走“偏”

了的书籍,于是又有了神荼、郁垒等两兄弟镇邪,至于画像本人是不是画师本人就不好说了。

这姑苏城外寒山寺如今依旧香火鼎盛,唐代贞观年间建寺至今已有上百年的风霜,岁月没有磨平寒山寺的棱角,因为它只会越壮大。

健妇人们忙前忙后为供桌上的菩萨像略作擦拭后便准备起了香烛,这群汉子本该低头一旁,这是盐帮苦力的规矩,有人偷偷瞥了一眼王语嫣母女二人,便再也离不开视线了。

他们是姑苏当地盐帮的苦力,有漕运需要,入门也简单,工钱现结。

这帮糙汉在看到四位青衣丫鬟已经觉得是人间绝色,哪里曾想还有更为惊艳的。

却有一子目不斜视,头也没抬,这一幕也看在一旁的青衣丫鬟们的眼中。

其中一位青衣丫鬟认出了这人,因为看他年纪轻,体格比不上其他人壮硕,依旧咬牙坚持,汗如雨下,还递给了一张她的手帕为其拭汗。

青衣丫鬟不是别人,她叫青梅,王夫人的贴身丫鬟之一。

她记得对方告诉过他的名字。

好像是叫独孤雁来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