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第1页)

作者:瀛洲玉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又道为什么说皇上是天纵英才呢?

  因为皇上虽然未至前线,但只靠研读前线主帅绘制的敌我双方营垒形势图,就能‘纵指示,洞的中窍’,决定作战方略。

  明珠:“遵命者罔不摧敌,违机者罔不钝驽!”

  皇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真是天才呀天才!

  最后明珠又说,此次胜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朝圣主与旁人不同,于战时竟能克制己心,招抚得当。

  赞颂玄烨战时,既能及时拉拢那些尚未公开表示支持吴三桂的汉族将官,又能用恰当的政策招抚叛将,把大部分背离朝廷的人重拉回朝廷一方来。

  明珠:“圣上能始终禀公心而不移,才是此次制胜之法宝啊!”

  索额图心里翻了个大白眼:合着你同意的事儿就成法宝了,那当初不同意的人成什么了?

  群臣:“……”

  哎,话都让他一个人说完了,我们说点儿啥呢?

  怪不得人家才是明‘相’呢!

  剩下的人只能跟着附和明珠的话。

  也有脑子机灵的,‘颂圣’比不过人家,那我直接上疏请加尊号吧!

  玄烨:“……”

  明珠的话听起来是舒服,有些话也不能算错,玄烨这几年确实辛苦。

  但吹得太过了他心里就不爽了。

  实在是三藩这场仗和以前那些小事不一样!

  玄烨根本不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可以称为他的‘功绩’。

  说句实话,最后弄成这样,玄烨……心里很懊悔当初年轻气盛,不会用更好的方法处理问题。

  所以对于这些溢美颂圣的话,玄烨通通都给打了回去。

  ——他不想藏着掖着,用胜利的结果来掩饰这场战争的惨痛。

  仗是打赢了,但那不代表朝廷和国家赢了,相反,他们付出了巨大且沉重的代价。

  所以不管是朝廷还是他,都应该好好地审视反省。

  玄烨直接明了地给这场战争定了性:“此次能够平定三藩,实是朝廷侥幸,若说成是摧枯拉朽得来的成功,辞过其实,以后都不必再提了!”

  国家成了这副样子,满目疮痍,还在这儿歌功颂德,真是可笑!

  玄烨不希望朝堂臣属,包括他自己,被这场胜利冲昏头脑,所以他给出的态度明确且严肃:“吴三桂此次背叛圣恩,造反作乱,荼毒生灵,皆是朕德薄,不能绥抚之故。”

  当初主张撤藩的是他,太皇太后和众多臣子也都曾劝他不能草率,是他年轻气盛,觉得‘撤亦反,不撤亦反’,力主撤藩。

  所以现在造成这样的后果,他也没理由怨怪当初支持他撤藩的明珠等人,这个锅他自己扛了。

  后世青史,自有评说。

  至于群臣的颂圣,虽然是例行公事,但此风却不可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