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第1页)

作者:熊二先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此去一定要立下军功,博出一个前程来!

  这一天像曲大这样下定决心,杀出一个未来的并不在少数。报纸上已经将功劳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先登之功,破城之功,斩将之功……

  ……

  短短七天,秦国便动员了十五万战兵,三十万民兵,对外号称百万大军!

  今天便是先锋一万战兵,两万民兵动身的时刻!

  秦国边境,嬴政此刻一身戎装,黑色铠甲黑色头盔头上还插着一根火红色的羽毛,显眼极了。

  如今的他就站在关口之上最高最显眼的位置,亲自招呼着这些即将离开边境攻打韩国的军队。

  “风!”

  “大风!”

  “风!”

  “大风!”

  第十四章:时代又变了!

  韩国王宫之中,卫庄、张良、韩非三巨头再次聚。

  这四年以来,三人联手改革韩国,主要以抄袭为主。不过韩非也不是笨蛋,他也懂得本土化的道理,许多政策都根据韩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改变。

  至于军功爵制度和科举制,他倒是想抄,但是国内的贵族不让,阻力太大,尝试了一次之后,面对着可能举国皆反的后果之后,三人退缩了。

  根本制度不改,这四年来不过是在缝缝补补罢了。要说最大的变化在哪里,估计就是穷兵黩武,以王室掌控的三百二十万人口,强行供养四十万大军。

  原本人口就少,只有三百二十万,去掉四十万大军也就只剩下了二百八十万,平均每七名百姓就要供养一名士兵。

  结果便是,短短四年百姓几乎快要活不下去了。每个月都有庶民揭竿而起,只不过大都被镇压了。

  甚至即使是所谓的四十万大军,也都面有菜色,一天两顿而已。不过即使如此,各种待遇也比四年前要好了一些。

  四年前的时候,军队的待遇是沙土里面掺点米,如今是大米里面掺点沙土,所以军心还在,军队也还在掌握之中,这也是为何如此穷兵黩武,韩国还能继续维持下去的原因。

  “此次秦国是动真格的了,这一回他们根本就没有遮掩,十五万战兵,三十万民兵,已经集结完毕。”

张良率先说道。

  此刻乃是冬天,按照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规矩,冬天是不会生战争的。此时棉花可没有大规模普及,不是每一名士兵都能像少司命那么有钱,穿得起丝袜的,他们连一件棉衣都穿不起!

  天寒地冻,身上没有棉衣,强行出兵光是天气便能让军队的战力减弱一半,甚至冻死的士兵比战死的士兵还要多。

  迄今为止,除了白起这家伙曾经利用这一点在冬天出兵并取得大胜之外,再无其他将领这么做。

  “秦国如今是真有钱,根据情报显示,即使是民兵也都了纸甲,还了好几套衣裳,如果野外长期对峙,恐怕还没到决战,我们的士兵就已经冻死了。”

说到这里张良就看向了卫庄。

  实话实说,卫庄的心情也是比较沉重的。

  尤其是这四年改革下来,他已经不复当初的天真。虽然当初的他也不算天真,甚至还很残酷,但远远没有如今这么残酷。

  “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过韩国国力太弱,一旦陷入持久战必败无疑,大王需要早做准备。”

卫庄认真地道。

  “至于秦军提前出兵我也早有预料,这几年来我这个大将军可不是白做的。韩国上下都做了很多准备,许多地方都从泥墙换成了石墙。”

  “而边境的那座小城,地理位置关键,更是早早的布置了石墙,内部还有一支精兵以防万一。即使秦军举国而来,也可防守半月时间。”

  在这个没有大炮的年代里,一座坚固的城墙,外加足够的民心、粮食,哪怕面对十倍之地也可以轻松防守数年之久。

  如今没有抗生素,也没有大规模的医生,生命极其脆弱,士兵一旦受伤便有死亡的可能,而攻城战想要不受伤实在是太难了。

  赵国的老祖宗赵无恤时代,晋国的大权臣大贵族率领国内的其他贵族外加国内的军队主力,围攻赵无恤老巢,硬是围了好几年也没打下来,结果还失败了,甚至他本人也因此失去人心,死无葬身之地!

  坚城难攻,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强攻,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共识。即使是后来的三国时代,诸葛亮面对郝昭防守的陈仓,也是十万大军强攻,可结果却一点收获都没有。

  在卫庄想来,即使秦军的先锋全力投入也肯定打不下来。唯有秦军主力到来之时,才有望破城。

  可到了那个时候,他早就集结好大军以逸待劳了。等到秦军即将破城或者秦军师老兵疲之时,便是韩国大军出征的时刻。

  到那时即使不胜,也不会大败!

  卫庄想的很好,张良和韩非也觉得他的策略没问题。这已经很稳健了,并不冲动。等到秦国败了这一场之后,六国的援军差不多也该来了,到时候秦国就只能退兵了。

  他们的想法很好,然而事实和想象的差距总是有些大!

  ……

  “先登者曲大是也!”

  一声怒吼之下,曲大从云梯之上运起轻功,一跃便是三丈之遥。手中的长刀用力挥舞一圈,便死了一圈人。

  这一刻曲大就像是黑夜之中的启明星一样,耀眼无比。在他大声喊出这句话之后,秦军的士气以肉眼可见的度膨胀起来。